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对莫言的影响——伟大的劳动者之一

(2014-05-01 10:32:19)
标签:

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得奖发表演讲之后,评价呈现出两极,批评者说其演讲犹如“中学生作文”一般,称赞者则认为莫言以故事开始以故事结尾,来巧妙地回答了许多的质疑。不过,无论是批评者还是称赞者,都肯定莫言对母爱的弘扬与思念。


一位研究莫言作品的名家叶开表示,莫言的母亲是位默默无闻的基督徒,莫言对于基督徒母亲的感恩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莫言的母亲名高淑娟,一直登记为管高氏,于1994年去世,莫言曾在其作品《母亲》一文中回忆说:“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撐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莫言对母亲的尊敬与赞美,认为母亲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体。对母亲由衷的尊敬与感恩,也表明了他对生命的终极崇拜和热爱。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的母性意识或说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起着主导作用。


演讲一开始,莫言就提到了自己去世的母亲——一位质朴而无名的中国女性,他的母亲生于1922年,死后把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他介紹了母亲的品格对自己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莫言关于母亲最初的记忆是他失手打碎了家里唯一一个暖水瓶,当时他害怕地躲了起来,母亲最后并没有责罚他,而是发出长长一声叹息。


而对于莫言来讲,最为痛苦的事情是莫过于看到母亲被打,那个身材高大的麦场看守人,扇耳光扇了她母亲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他们拣到的麦穗。他从母亲眼里看到了绝望的眼神。多年之后,莫言与当年那个打母亲的人再度相逢时,莫言想替母亲报仇,狠狠地揍他一顿,但最后还是被母亲劝住了。她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让莫言最难以忘怀的还有母亲对贫苦人群的悲悯之心,有一年中秋莫言家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一个老乞丐前来乞讨,母亲给了这个老人半碗饺子。


让莫言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当年跟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老人一毛钱,算完钱莫言就去了学校。当他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莫言,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丟了脸。”莫言的母亲觉得儿子给她丟了脸。一位多么崇高的母亲形象。


莫言说:“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道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使是丑也能变美”。莫言母亲的形象,真如圣经中说:“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箴言》31:10)莫言能有今天的成就。全赖于有一位基督徒的母亲对他心灵的净化。


莫言的母亲经常提醒他少说话,她希望莫言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他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他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他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并没有改掉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他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一种讽刺。


莫言的母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八十三天,便写出了这部长达五十万字的小说初稿。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他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他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因为母亲是莫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作家叶开表示:莫言的母亲是中国民族苦难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也是艰辛的象征。她一辈子默默地生活着,坚韧,正直,自尊,与人为善,受过很多的伤害,但从来不存在有意地伤害別人的事。而且她还是基督徒,一辈子默默向善,心灵安宁。


圣经中说:“房屋钱财,是祖宗所遗留的;惟有贤惠的妻,是耶和华所赐的。”(《箴言》19:14)


虽然莫言并非基督徒,但相信他的基督徒母亲的真实生活、品格以及信仰中许多的观念对其人生与创造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莫言的许多作品的背后有很多对于人性的叩问,特別是近年来的一些作品中有对罪与救赎等问题的思考。他的著名作品《丰乳肥臀》曾被评体现基督教文化色彩,含博爱、牺牲、救赎的情怀。“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箴言》31:30)


莫言的成就,并非偶然,从幼年开始,他就受到他母亲以耶稣基督灵性的熏陶,他母亲以耶稣基督为榜样,对莫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儿,要留心我智慧的话语,侧耳听我聪明的言词;为要使你谨守谋略,嘴唇保存知识。”(《箴言》5:1-2)


我们从莫言的获奖,清楚表明:一个基督化的家庭,能够给自己的子女有何等深刻的影响。人生最可怕的是什么?不是贫穷,饥饿,疾病,灾难……而是信仰的缺失!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最大的差別:有信仰的人,即使失去了一切,神还在掌握之中,生命是可以独立做主的;没有信仰的人,即使得到了一切,其实却从未真正拥有,生命是漂浮不定的。


例如:媒体曝光了一位九十七岁老人涉嫌被儿子遗弃在深圳某小区后,薛某曾向警方承诺会照顾好母亲。不料,记者回访却发现,老人一直被反锁在屋里,吃饭也不正常。尤其是薛某下班看到记者后,狠狠拧了一下老人的脸,又用力将她推倒在床上。


又如:二十三岁的广州某在校学生阿强(化名)举起菜刀,连砍二十多刀,将自己的亲生父亲活活砍死。正当阿强故意杀人一案在广州中院开庭审理时,对于检方指控的事实,阿强当庭认罪,其亲属以及学校均向法庭写来求情信。据悉,死者生前对家庭成员多年以打骂等形式施以家庭暴力,因外遇问题在几年前与阿强的母亲离婚。当法官问阿强“有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阿强回答“不后悔”。我们听到这样的回答,人人不寒而栗,这就是没有信仰,没有耶稣基督作我们救主的结局。


莫言的一生完全是受到他母亲的影响,而他的母亲是神的儿女——基督徒。所以,我们还没有信主的人,看看莫言的经历,是否应该作出决志信主的时刻了!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以弗所书6:1-3)

 

来源:耶稣基督圣经福音

 

 

 

《母亲》 莫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莫言:母亲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AKwKjnUJlBcbqwJqKvgE0DKyoW6M2q1g9OgI2Aye6uRaMrCicAds46lDp5HouWMhjODD33xzoTuicg/0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AKwKjnUJlBcbqwJqKvgE0DMlMJJogPA360zJUkXs4dDXDcY6rhyRJKiciciaNV24sXNha3vBUFLBl6A/0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AKwKjnUJlBcbqwJqKvgE0DSYmcJ25stCvqmPZKRl6svCmT7MfC4CG8JRsmhKiaLib3PXqvZlNjb7Pg/0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AKwKjnUJlBcbqwJqKvgE0DLhicZJg61IFheoXkcvqVanCpbqezqA8twbLp3QrSgliaftuRws1wtLow/0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AKwKjnUJlBcbqwJqKvgE0DImOySl3Vq406AvSQx4icQlLibrNrjrHZS8Msht5ia3RssicerPjjl7HgNQ/0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AKwKjnUJlBcbqwJqKvgE0Db2wNwIlqU87H0I1IewSnWYibTefVvvmhoHicEpA16VHiaXsj3Eibe25h8g/0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AKwKjnUJlBcbqwJqKvgE0DGP4PvJ5KlicvEToRTgLN5urz3fI1JltYARVKtrdMhLQP1T6ocJ7w94Q/0

系列摄影:AQ(微信QH5678)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DJ3t0v3HW5awzmqMAllgr28rfHZRTku8ScGiau54HHhV05DhTDGBYDMiaNBjejPq0ul4Z2fL6UHRkg/0

http://mmbiz.qpic.cn/mmbiz/oYCmPLfSSpDJ3t0v3HW5awzmqMAllgr2qgw7wIBvXx52Xbf7rQ1Y23kOqaJB1YZF5NGpM32evuC2PMZGOZiaH1A/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