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接到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请问彭碧珍在吗?”“我就是。你哪位?”“我是洞庭湖H县一中32、3班王协和,还记得吗?”我说:“记得,记得很清楚,你坐我的后面,(记得我在长沙读书时接到过他一封信,但没有回信。)你现在在哪?这么多年不见,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要存心找一个人还怕找不到吗?”接着又说“趁我还没有退休,希望你能够来西安玩玩。”他说的很直接。我又问:“我不想一个人来,邀几个同学一起来行吗?”“当然行,但不超过十个人。”他回答得很干脆。
于是,我就着手查找32、3班的男女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九位,其中有钟腊英夫妇,刘元干夫妇和杨志民,彭汉珍夫妇及其媳妇孙子加上我自己夫妇,一位因为有心脏病的马玉珍没能来。我只负责邀请同学,组织及其他各种事务都交给刘元干了。我们相约同一天到达西安。我和老伴最后到,他们都在车站等我俩,一见面,同学们不分男女抱成一团,又是跳又是笑,哪里像是老人,都回到了童年。因为我最小,初中毕业我才十三岁,他们还像以前那样逗我,王协和说“多年不见长成大姑娘了。”。那种热烈的气氛,那种愉悦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东道主王协和把我们送到光华宾馆(他妻弟开的宾馆),并告诉我们十天游的详细行程,还安排了旅游车和导游,由他亲自陪同到底。在旅游的过程中,只顾叙旧,却忘了照相,所以照片不多。又不是数码照相机,加上翻拍技术不过关,很不理想。
华山北峰
华山脚下
华山上

半坡遗址

兵马俑壹号坑大厅前
左边是打电话给我的那位同学王协和(我中途发过一次病,气色、精神不佳)
在王协和的精心安排下,这十天中该看的地方差不多都看了,该玩的地方也玩了,尤其是该吃的基本上都吃了,为我们接风就吃了一餐涮羊肉火锅(自助餐),我怕膻味不吃羊肉的,王协和告诉我保证没有膻味,我尝了一点,真的没有膻味,很好吃。又到包子馆吃各种包子(几十种)。还到饺子馆吃各种饺子,华山顶上准备了一餐好吃的,因为我和刘元干夫妇没有爬到山顶(其实只差一点点就到山顶了,别人骗我们说还有好远,上当了)只有钟腊英、彭汉珍和我的老伴爬到了山顶一桌丰盛的饭菜他们三人享用了,我们无福享用,非常遗憾。上面的照片是为我们践行的晚餐,平时还上街买各种小吃,西安的小吃真不错!。
十天里,我们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自己已经是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再也找不回花一样的容貌的老年人。我们一同唱起了儿时唱过的歌曲,且歌声依然不减当年;我们互相叫着小名,就这样在嘻嘻笑笑、打打闹闹的热闹气氛中,在旅游胜地西安度过了难得的十天。
离别的头天晚上,我们聚在一个房间里,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我们依依不舍,等了四十多年才相见,实在不容易啊!
十天的同学聚会,让我们年轻了一次,大家都盼望着再相会。说实在话,以后像这样的相聚恐怕是很难很难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