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剧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至真至狂是夜华83 作者:嵇云尘 出處:百度吧

标签: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趙又廷電視劇楊冪 |
分类: 電視劇相關 |
[轉貼]【剧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至真至狂是夜华83
作者:嵇云尘 出處:百度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吧
現檔案備份於某雲端硬碟,http://www.jianshu.com/p/9eeedfd0de2c
(這裡是原作者發布之前資源的地方,也是發新的劇評的地方)
(三)夜华君对白浅的定位
三百年前
在三百年前的夜华眼中,白浅不过是一个身份的符号,他娶的是白浅的身份,而不是白浅这个人。
只是睡在同一张床上,没有任何感情的“床伴”。
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在三百年后非卿不娶,卿不可去的夜华君。
三百年后
这甜蜜的小模样,这坚定执着的口吻,三百年前后的台词、表情、语气反差太大,呈现出这个男人两副极端的样貌。
从只要身份,任何人都不在乎,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这个人,夜华君的世界,从一个极值走到另一个极值。
夜华君从随波逐流到宁缺毋滥的爱情追求,何尝不是一次精神革命?!
2785楼2017-06-0812:47
☆墨渊
(一)对“司墨恋”的关注度
三百年前
因为夜华手中的玉清昆仑扇,连宋想到了司音,由司音想起司墨的师徒情深。
此时的夜华正因俊疾山的不告而别而心急火燎,放心不下还等着他的素素,实在没有闲心听三叔八卦“司墨恋”的内幕。
夜华只在意他的素素,手中的玉清昆仑扇因被素素拿着,被他严密保管,不容他人去碰(参见离镜),一如他对素素的占有欲。
殊不知,如今让夜华君牵挂的素素,正是他三叔口中“司墨恋”的主角之一——司音。
若此时的夜华君知道,他想娶的凡人素素,就是三叔口中的司音,还会如此不耐烦地听着“司墨恋”的八卦?
怕是早一步采取行动,非要将“司墨恋”打听个一清二楚,先下手为强,趁着司音失去记忆的机会,不给情敌墨渊任何机会。
三百年后
在墨渊仙体曝光,知晓白浅七万年心头血的内情后,夜华君控制不住深挖爱人情史真相的冲动,第一次主动向连宋打探“司墨恋”的内幕。
以连宋对这个侄儿的了解,与他无关的事情,他从不会如此八卦,向他打探消息。
何况,这三百年来,他没少在侄儿面前言及“司墨恋”的传闻,夜华的态度从未如今天这般,一本正经地深挖此事。
若连宋是个极度敏感之人,怕会猜疑起夜华在“司墨恋”上的态度反差,由此脑洞一番。
这就是天命的机缘,不让夜华在三百年前掌握素素就是司音的真相,若没这三百年来的一番折腾,怎会有天族情种的诞生?!
2788楼2017-06-0813:27
(二)对白浅偷走墨渊仙体的态度
三百年前
因素素的“魂飞魄散”,夜华想逆天而为,让素素活过来。
这事儿,夜华从没做过,没经验,怎么办呢?
夜华君自醒来后,没少挖空心思想办法,琢磨让素素活过来的办法。
忽然,灵机一动,他没经验不要紧,有人有经验就成啊,那在四海八荒传颂了七万年的“司墨恋”,不就为他提供了办法吗?!
这可是现成的例子,我夜华君与司音上仙同病相怜,都是一类人,若能找到他,看在我们都是痴心人的份上,他一定会帮我。
若在三百年前,夜华君知道“魂飞魄散”的素素还活着,就是他要找的司音上仙,只会更迫切地寻找司音,彻底放弃让素素复活的念头。
素素还没死呢,要什么复活的办法?!
届时,夜华君一定会截墨渊的胡,他的圆满(素素没死,还是神仙),建立在挖墨渊墙脚的基础之上。
夜华君,白浅带走墨渊仙体的真相,你不是早在三百年前就知道吗?
如今,又为何有此一问呢?
或许,夜华想通过知情人的信息反馈,为自己树立信心,保留自己人生目标的希望。
这一刻,夜华君哪还有三百年前期望司音已救活墨渊的热切之心?!
墨渊的醒来与他的目标发生冲突,立场变了,态度也不同了。
2789楼2017-06-0813:50
(三)缔约与毁约
三百年前
素素与夜华结为夫妻,许下婚姻的盟誓,承诺夫妻一体,共同进退。
对比三百年后,他们虽缔结了为世俗所容的婚约,却不复爱情上的海誓山盟。
三百年后
没了爱情上的盟誓,即使为世俗所容,他们的婚约依然脆弱不堪,有外力情感上的冲撞,不比三百年前私定终身来得牢固。
即使为世俗所容,没有爱情的婚约,不过一张白纸的厚度。
夜华与白浅要结下爱情的善果,既要为世俗所容,更要有爱情的维系。
(四)生死之约
三百年前
素素对夜华发过生死相随的誓言,夜华不会想到,三百年后物是人非,曾经为了他甘愿赴死的素素,愿意舍命去救另一个男人。
这一刻,夜华坚信着,他是素素此生唯一的、最爱的、最终的那个男人。
三百年后
三百年来,夜华做错了多少,悔恨了多少,弥补了多少,又争取了多少,一瞬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难道他与白浅早在三百年前就错过了?
他与白浅真的回不到过去了?
白浅, 你在三百年前,愿意陪我去死,如今,却将性命舍给另一个男人!
你让那个曾经被你托付性命的我,情何以堪?!
至此,夜华的打脸史告一段落,各位可曾体会到,白浅在三百年后下刀的力度与准度?!
三百年前的因,结下三百年后的果,夜华的打脸史也是他的爱情成长史,在见证夜华君的爱情长路上,你我一起同行。
2791楼2017-06-0814:16
《三生》中的乐胥,一直以天族太子夜华母妃的形象出现,她对人事物的态度,均建立在夜华母妃的身份之上,以天族人养育子女的方式,对待与夜华有关的人事物。
夜华是乐胥在求子多年后才生下的唯一的儿子,她在生下独子后,没有太多与儿子相处的经验,天君对夜华的精英式教养方针,剥夺了她作为母亲陪伴孩子长大的权利。
乐胥对待夜华,较之天君,多了女性对子女的宽厚之心,少了男性对后代的功利标准。
乐胥对夜华的所求,平安,健康,快乐(以天族价值标准),儿子有资格得到世间最好的一切。
什么是最好的?天族太子之位就是最好的?她若如此认定,又为何说出早知太子之位让夜华失去太多,不要这个太子之位也罢的话语?
不过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奢望,既要得到世间最好的事物,又不能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乐胥若为了儿子的幸福考虑,不以天族价值标准要求夜华,何以反对夜华与他深爱的素素在一起?!
乐胥否定素素与夜华的婚姻,既因她在天族环境下树立的仙凡禁忌观念,也因她的价值取向使然,以乐胥的价值判断,素素配不上夜华,一如现实社会中,婆婆嫌弃儿媳妇的家世条件,与优秀的儿子不匹配。
从这一角度看待乐胥对素素的否定,确有现实依据。
乐胥看待人事物以夜华为准绳,凡是对夜华无益处(以她的标准)的,就是负面的;凡是对夜华有益处的,就是正面的。
素素让夜华犯了天规,受到天君的责骂与处罚,素素就是夜华生命中不好的存在。
素素怀了夜华的孩子,乐胥保护的是夜华的孩子,而不是素素。对于素素的生死,她虽不会似天君与素锦那般,处心积虑地置她于死地,但只要夜华的孩子无恙,素素的生死影响不到夜华,乐胥并不在乎素素的处境与生死。
素素的死,让夜华差点没命,那么素素就要活着,因为素素的安危关系到儿子的性命。
因素素的记忆,让夜华万念俱灰,没有生的意念,素素便不该存在,即使人没了,但还有回忆。只因这段记忆“害了”儿子,让儿子不能健康(身心健康)的活下去。
乐胥的这一价值标准,适用于所有人,包括天君(乐胥曾埋怨过天君对夜华的养育方式),更别说白浅这个身份贵重的未来儿媳妇。
阿离醉酒的消息,不止惊动了连宋,也惊动了乐胥。
对唯一的孙儿阿离,即使对他的娘亲诸多埋怨,阿离却是独子唯一的骨血,乐胥在“爱屋及乌”的感情之下,将阿离看做儿子生命的一部分。
以乐胥的标准,让阿离醉酒,一如让夜华伤了身体,她理所当然地责怪于白浅。
早在天君定下独子与青丘白浅的婚约时,乐胥便抱怨过不能为儿子的婚事做主,更无法为儿子争取到婚姻自主权。
只要以她的标准,谁做了对儿子“不好”的事,乐胥便不会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该怎么责怪,便如何归责。
然而,要说她会为了夜华付出什么,却没有多少机会与能力。
有心无力,说的就是乐胥娘娘,这份“无力”,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更有主观意愿上的保留。
说到底,乐胥对夜华的“爱”,一如她在对待与夜华有关的人事物的标准一般,带着一份“孤高”的自我。
乐胥对阿离心疼的口吻,一如三百年前,她在面对夜华一脸万念俱灰的表情时,说出的话语。
三百年前,乐胥只求夜华好好地活下去,不要一副万念俱灰的模样,她以为让夜华忘了素素,就能达成她对夜华的所求。
三百年后,因白浅让阿离醉了酒,乐胥“顺理成章”地责怪于白浅,认为她没嫁过人,不会照顾孩子,不知分寸与深浅,这样的归责思路,符合乐胥的行事标准。
乐胥不仅不满白浅的处事(让阿离醉酒),同样不满白浅的态度,没有主动弥补过错,承担责任,而是由夜华善后,事发至今,未曾见到白浅探望阿离。
乐胥既责怪白浅不会照顾孩子的办事能力,更指责白浅没有责任感与人情味的处事态度。
这句话,透露了乐胥对儿子与白浅婚约的态度。
阿离醉酒一事,让乐胥有了让白浅做儿子的正妃,对阿离不利的认知。
在天君为夜华定下与白浅的婚约时,乐胥也曾表过态——消极地否定,以天君没有尊重夜华的意愿为由,暗示她对做不了儿子婚事的主的不平之心。
白浅本就不是她做主定下的儿媳妇人选,如今阿离一事给了乐胥理由,坚持三百年前对婚约的态度,不过有了更直白的表达,这一态度变化,既有三百年前的前因,更有素锦的眼药效果。
以素锦的行事作风,她肯定会在乐胥面前挑拨白浅的是非,这才有了乐胥对白浅的否定,更直接地表现在她对婚约的排斥。
奈何乐胥在夜华的婚约一事上没有话语权,素锦再如何使力,却与大局无碍,至多给白浅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上添些麻烦。
乐胥难道不知,她的态度左右不了儿子的决定?!
早在三百年前,乐胥就已知道这一点。夜华在忘情丹上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夜华对白浅的占有欲,只有他夜华责怪浅浅的份,没有他人质疑的余地,即使那个人是他的母妃。
然而,乐胥毕竟与司命不同,她是他的母妃,他既以迎娶白浅入洗梧宫为目标,免不了为白浅做好天宫的公关工作。
乐胥是浅浅未来的婆婆,为了让白浅更好地融入天族的环境,夜华向乐胥解释了白浅的行为——一是青丘的饮酒习惯,二是白浅没有主观上的故意。
夜华希望乐胥不要计较白浅在此事上的责任,他以维护白浅的姿态表明他对婚约的态度——他满意白浅做他的正妃,以此回应了乐胥对婚约的否定。
洗梧宫的动静,素锦最清楚,白浅的到来,乐胥虽然知晓,却没有相约而见。
白浅既未大张旗鼓地进了儿子的洗梧宫,便表明她的态度,不想惊动夜华的长辈,乐胥便佯作不知,配合白浅与夜华的行动。
在天君家族中,乐胥如其他家族成员一般,以自我(自以为是)的方式表达她对夜华的“爱”,而不是站在夜华的立场看待与夜华有关的人事物。
乐胥对夜华的付出,“货不对板”,一如三百年前的夜华对素素的爱的表达,只以自己认为最好的“婚礼”、“名分”、“尊荣”给素素,未曾思考过素素需要什么,又需要什么。
母子情感上的自我表达,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烙印入夜华的个性,由此埋下夜华与素素爱情悲剧的伏笔。
2796楼2017-06-0818:35
【夜华在三百年前后对素锦的禁令执行上的差异】
很多人责怪夜华对素锦的禁令执行不力,在讨论这个话题前,要明确一点,夜华为何下达这个禁令。
夜华对素锦的禁令是在何种情况下达的?
他挖去素素的双眼,让素素有了离开他的决心;素锦给素素指了一条离开他的“明路”(死路),最终导致素素走向绝路——诛仙台。
以夜华的立场,他与素锦共同“谋害”了素素,他是“过失杀人”,素锦是“故意杀人”。
既然夜华对自己与素锦定下罪名,自于是有了惩罚措施。
夜华捅了素锦一剑,对素锦下达禁令,这既是他的保护与惩罚措施,也是他对素锦的行刑(在他的能力范围内)。
夜华对自己“过失杀人”的罪,同样执行了刑罚——不喝忘情丹,种桃树,定期陪儿子去俊疾山,烧结魄灯,乃至烧元神。这些举动虽是他对素素爱情的表现,更是他的自我惩罚,以精神上的自我折磨,惩罚他对素素犯下的罪。
他既在感情上害死了素素,他便让自己死(心已死)在对素素的爱里。
然而,三百年后,夜华找回了素素,素素不仅没死,还是他的未婚妻白浅,那么三百年前,他与素锦的罪名便不再成立,再要定罪,他与素锦只算“杀人未遂”,“未遂犯”与“既遂犯”的刑罚尺度差异巨大。
在夜华找回素素的那一刻,他对自己的刑罚已经解除,他对素锦下达的禁令也失去了效力。
夜华虽未主动宣告素锦“刑满释放”,但以素锦“积极进取”的态度,她在多次试探之后,发现夜华对禁令的执行力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便视禁令如无物。
以夜华的立场,若他依然坚持对素锦执行禁令,他便只能心死于素素的过去,没有他与白浅的未来。
说到底, 夜华是个实诚孩子。
三百年前,夜华对素锦的禁令范围,限定在紫宸殿与一揽芳华。
三百年来,他对素锦的禁令执行到位,唯一一次疏漏,就是凤九假扮素锦盗走了结魄灯。
相信我,在凤九盗走结魄灯后,夜华只会更加严防死守地执行对素锦的禁令,直到他找回素素,禁令开始形同虚设,因为他与素锦在三百年前的罪名,在三百年后被判“杀人未遂”,二人均“刑满释放”。
三百年后,奈奈证实了夜华对素锦的禁令的执行力度。
一如乐胥对人事物的态度,以夜华为准绳,夜华对人事物的态度,以素素(浅浅)为准绳。
2798楼2017-06-0819:22
資料夾05檔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