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读陈兴良教授所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一书的日子里
(2022-07-22 07:15:2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大多数人一样,这也是我从小的梦想。但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工作生活中用到什么知识,就现找什么书看,要么就根据自己的喜好读书,但总归不系统,不得读书修身之要领,因此,感觉自己始终没有多少长进。直到2008年,我在西单书店购买了陈兴良教授所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一书后,才算开始了真正的读书历程。由于家里生活条件所限,我边读书边做律师,挣钱养家糊口供孩子读书。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吃饭闲聊,谈起了读书一事,朋友问我:最近读什么书?我说在读陈兴良老师的《刑法的价值构造》一书,朋友让我谈一下我是如何读书的,我就把自己平时自己怎么读书告诉了他!没想到朋友连连摇头说:你这不叫读书,叫闲暇时拿书消遣!甚至批评我这样读书不仅无益,而且是对作者,甚至是对先贤的不尊重。朋友的话一下子把我说急了,急的我差点和他嚷起来!朋友说:“哥们息怒,听我慢慢道来,你再骂我不迟”。当我听完朋友关于他的读书经历,方法,收获以后,我一下子被折服了,怪不得《刑法的价值构造》尽管我已读了两遍,放下书脑子仍是一片空白,更遑论仍掌握书中之要义。从那时起,我开始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彻底将读书变成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就是生活,把自己从无聊、散漫、昏沉,侃大山中拯救出来(朋友语)。除了日常工作,我把每天的读书时间分为晨读,和夜读,各一小时,并做读书笔记,除非工作生活交往需要,雷打不动。双休日除工作生活交往需要,其余时间只是读书,雷打不动。同时我也按照朋友的意见改进了读书方法,他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叫“十年树木”。而且和我打赌说,如果按照他的方法读书,你一定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就这样我按照朋友的指点,开始重新阅读《刑法的价值构造》。
读书要一字不落:从封页开始,内容提要,之后翻过去就是本书的——题记。
什么叫题记?遇到问题要搞明白。百度百科指出: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句话,后面再加上破折号,写上题记两个字。百度百科(汉语词语)总结提记的作用有如下几点:一、题记既可以是交待写作缘由,亦可以是创设环境。 如《感悟高中》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此题记通过优美的描述,为全文创设了浓浓的氛围。二、题记应展示主要内容,揭示作品内涵。题记应是体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它应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如《抹去心中的界限》的题记:“表面的界限,能用手抹去;心中的界限,只能用心去抹平。”题记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三、题记应意蕴丰厚,情味绵长。如《感谢父亲》的题记“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部史书。”题记中把对父亲的敬爱抒写得情味悠长,赞美了人世间这份平凡而又高尚的亲情。四、题记既要开宗明旨、简洁明了,也要语言精美,富有文采。题记既可引用(如歌词、格言警句、睿智心语等最好是
阅卷老师较少见到的)也可自行雕琢。题记贵在简洁,绝不能太长,也不能晦涩难懂。如《“回声”的启示》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恰当地应用了孟子的话,既揭示了主题,又展示了才情。
谢献卿律师于家隔离
2022年4月15日(2022年7月22日重发)
有人把题记的写法归纳为:点题式、注释式、悬念式、交代式。
陈兴良教授的的题记是:刑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恶。用之得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益;用之不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害。因此,对于刑法之可能的扩张和滥用,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不得已的恶只能不得已而用之,此乃用刑之道也。
按朋友指点的读书方法,我对陈老师本书的题记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前半句与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椰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一文中指出的:‘刑法如双刃之剑,用之不当则国家和个人两受其害’相关,后半句与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指出的:故若违反必要性的原则,则刑法范围的扩张与刑法程度之加重,形成了‘刑事法规之肥大症’相关。但把上述两位德国法学家的话连在一起,再与陈兴良教授的题记相比较,你会发现又不完全一样。陈兴良先生题记的内涵不仅大于上述两位德国学者的对刑法必要性内涵的论述,而且还包含了我国自古以来慎刑的基本原则,刑法不仅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其本质是恶的。(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