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徐刚先生的文章
标签:
杂谈 |
趣话节气
徐
春 分CHUENFEN
眼瞅着就春分了,却纷纷扬扬的下起雪来。
前两天气温窜到了摄氏零上20度,性急的人甩掉了羽绒服,开始拥抱暖春的利索,可漫天大雪一来,气温骤降,只得嘟囔着再把羽绒服请回身上。
顾名思义,春分代表着春季已经过完了一半,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节气与生态】
每年3月20日或21日,太阳位于黄经0°时就是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对庄稼幼苗的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在我国北方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而华南地区却是一派暮春景象。“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桃花怒放,落英缤纷,溪水流霞,“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节气与民俗】
祭日。春分的习俗有很多。早在周代,春分就有祭日的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有一个“日坛公园”,它就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又叫“朝日坛”。2006年,日坛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仪式十分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送春牛。送春牛是客家的风俗。春官唱着“来到贵府把门进,我为主家送牛神”
向各户送春牛图,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目的是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吃春菜。“春分吃春菜”是岭南人的习俗。
每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田野中搜寻一种嫩绿的,细细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的叫“春碧蒿”的野苋菜。然后回到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祈求家宅安宁,健康幸福的美好愿望。
春分竖蛋。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为庆祝春天的来临,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渐渐成为游戏。每年的春分那一天,各地都会有很多人在做“竖蛋”试验。为什么呢?有人认为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太阳引力相对平衡,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也有人说,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其实,“春分竖蛋”只是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竖蛋每天都可以玩,靠的是技巧、细心和耐心。只要你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节气与诗画】
(诗词赏析)
唐·张志和
张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浙江金华,唐代诗人。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不想回家。
(名文赏析)
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文章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意境美。这篇散文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了,例如: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
【节气与养生】

古代嵇康撰写的《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告诉我们春分时节,要每天多梳头。这是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自己身体的阴阳平衡。梳头,能刺激头部经穴,保持体内阴阳平和,同时消除疲劳。适当梳梳头,能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气血流通,使人神清气爽。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分期间,春光明媚,气候回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民间称为“春困”。其实,由于冬季气温低,人体血液循环慢,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增多。而春季则正好相反,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因而人们就会产生懒洋洋的感觉,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另外,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多,而植物此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很少,也是导致人困倦的因素之一。所以,春分时节,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增强户外活动,促进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舒展肢体,使淤积在体内的物质循行,阳气生发。在饮食调理上要多吃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鸡肝、菠菜、奶酪、坚果类等。同时,吃饭不宜过饱,七八分饱最好。
宋代大诗人欧阳修对春分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到处春意融融。此时,正是走出家门,开始踏青,感受自然的大好时节。大人们带着小孩子来到田野里放风筝,并且在风筝上写上祝福,祈盼生活幸福。自古以来,野菜就得到老百姓的喜爱,春分一到,有到野外撸榆钱、摘槐花、挖野菜,正如苏东坡所写的那样:“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玩玩试试】
自己动手挑选个鸡蛋,和家人一起细心的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材料准备:一个鸡蛋

1、普通鸡蛋、双黄蛋、土鸡蛋和煮熟的鸡蛋,无论什么品种,都可以被立起来。
2、相对生鸡蛋,煮熟的鸡蛋不易被立起来。
3、细心、耐心容易让鸡蛋立起来,越急躁越不容易成功。
4、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在一定时间内不倒。
注意事项:
1、挑鸡蛋:要挑选一头大一头小的鸡蛋,立蛋时将大头朝下,这样重心会比较低,就像不倒翁一样,容易保持平衡。
2、寻找支持面: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在桌面上涂上印泥,再把鸡蛋立在涂有印泥的桌面,可以发现能立住的鸡蛋,底部会有一个肉眼很难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线能经过这个平面,鸡蛋就能站立起来。由于生鸡蛋里的蛋黄位置也会影响鸡蛋的站立情况,所以立鸡蛋的手要尽量保持不动,让蛋黄可以慢慢沉淀到鸡蛋下部,这样重心就能足够低,使鸡蛋保持平衡。这个过程也需要静静地尝试和等待,千万不能急躁。
有意思吧,要不你也试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