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及答案
一、《三峡》
(一)、
1、理解填空:
A、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答: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答: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答: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 答: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无,毫无
)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遮蔽 )
③亭午夜分( 正午
)
④不见曦月( 日光 这里指太阳
)
⑤至于夏水襄陵( 上
)
⑥,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
⑦或王命急宣( 有时
)
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上,晚上
)
(9) 虽乘奔御风(
即使
)(
飞奔的马 )(10)
不以疾也 (快)
(11) 则素湍绿潭(
急流
) (12)
良多趣味 (确实,实在)
(13) 每至晴初霜旦 (
到,早晨
) (14)
林寒涧肃(寒冷,寂静)
(15)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
(16) 空谷传响(回声)
3.一词多义练习。
自三峡七百里
(在)
哀转久绝。(消失)
自非亭午夜分中
(如果)
绝巘(山峰)多生怪柏(极)
其间千二百里
(这)
常有高猿长啸(长久)
飞漱其间
(这,指岩崖
) 巴东三峡巫峡长(长度大)
巴东三峡巫峡长(实数,三)
春冬之时(时候)
猿鸣三声泪沾裳!”
(虚数,多)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3.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转通“啭”,婉转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答: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5.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答: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6.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答: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7.《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二、《 答谢中书书》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 交:、交相 2、四时俱备 时:四季
俱:都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竞:争相
6、古来共谈 共:共同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 欲界:人间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欣赏这奇美的山水。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五、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答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⑤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⑦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⑶相与步于中庭 于:在
⑷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6)念无与为乐者 与:和
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4.简答:
(1)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美妙境界。
(2)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3)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