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欧记趣(三)买了一堆国产货

(2025-11-02 14:29:07)
分类: 旅游

       那天结束了在凡尔赛宫的游览后,我们在巴黎西郊的一家餐馆匆匆用过午餐,于当地时间12点准时出发,赶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我们的车很快驶出巴黎,上了高速。地接小宋说,现在在欧洲旅游简直太人性化了,只要是欧盟成员国,都相互免签,随便出入,省却了繁杂的办理签证环节。那便利劲儿,就如同在咱们国家跨省游、跨区游一样,甚至比咱们内地人去港澳还省事!

       我们纷纷称是,又啧啧称赞。

       就听小宋继续说,这里到布鲁塞尔的距离大概有310公里,约三个小时车程。我们要在途中一处服务区加油,并稍作停留。那里有咖啡厅和便利店,你们可以稍事休息或购物。又说,咱刚刚吃过午饭,这个时间国人往往需要午休。你们可以在车上眯一会儿。

       小许说,谁要是想睡就眯一会儿吧!我年轻,没睡午觉的习惯,我陪小宋说话,免得他开车犯困。

       结果,我们大家都没有睡意,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起了这几天在巴黎的感受。小许说,咱们这第一站开了个好头儿,虽说遭遇了小偷和骗子,也化险为夷了。姜总说,是啊,咱们此行到目前为止还算平安。以后的行程要更加小心谨慎,千万不能有任何差池。

       一直很少说话的梁总带着自豪的神态说道,咱们此次出行欧洲,跟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何异?孔子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咱们就是在践行圣人之言,终算高雅之事啊!

       我扭脸看看梁总,笑笑说,咱们要游览欧洲大小六个国家,梁总比作孔子周游列国,很是恰当。只是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成孔子所言,这是人们误传。孔子周游列国确有其事,但翻遍史书也找不到孔子所说此言的出处。类似的话,是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所说的,出处在其所著《画禅室随笔》,原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

       小许用揶揄的口气说,你们说的这些——什么高雅、什么万卷书、万里路、什么尘浊,忒文,我听着都觉得酸!外出旅游,不就是揣着自己的钱,跑到别处去花吗?多简单!

       姜总哈哈笑着说,小许这话我同意。再往实里说,旅游无非就是花钱找累受!

       韩老师也不甘寂寞,一脸认真地说道,不管怎样,我觉得吧,外出旅游,一定得把握住“三要”:一是要带着好心情上路,二是要把好风景装在记忆中,这三呢,还要记着把人情带回去。

       大家纷纷点头。小许满脸认真地说,对对,要把人情带回去,可不是把情人带回去!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一行中最大的领导鞠总说话了,他说,我赞同韩老师的高论,尤其是最后一点:把人情带回去。咱们出来转一遭,好歹也算风光了一回。回到家要有些纪念品送给家人、朋友,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能落下!鞠总略一停顿,又说,送给成年人的礼物好安排,可送孩子什么好呢?我提议大家都走走脑子,看选买什么合适,玩具?读物?衣服?我心里一直没个谱儿。上午在老佛爷那儿我就留心选,始终没见到中意的玩意儿。

       韩老师说,咱们还有七八天时间,还得走五六个国家呢,各位都留意点儿,不愁买不到中意的!

       小许也说,领导说得对,给孩子的礼物,真不好选,凭空也难以想象出来。不过咱一路走下来,只要都想着这事儿,一定能碰上合适的。也许就在咱们不经意间,它猛然就出现在咱眼前,这就叫……那什么……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大家都笑了。鞠总说,小许这词用得地道,显文气,还不酸!大家的笑声更响了……

       一路说笑着,服务区到了。

       小宋嘱咐说,在这里停留20分钟,大家可以在车上眯会儿,可以在咖啡厅喝咖啡休息,也可以逛逛便利店,还可以在服务区内走动走动。我加满油后就在车上休息,大家有事随时喊我。

       我们六人都下了车。这个位于法国和比利时两国交界处的服务区,规模不小,宽阔的广场上只停着三辆过路车,整个服务区显得寂静冷清。姜总两口子奔了咖啡厅,边走姜总边说,喝杯咖啡提提神!又冲我们嚷道,谁喝咖啡?我请客!

       鞠总进了便利店。

       我、梁总和小许在空旷的广场上随意溜达。服务区内,除加油站是开放式平顶钢铁架构外,客房、咖啡厅、便利店、卫生间等都是带有明显哥特式风格的那种高耸尖顶建筑。举目四望,周遭都是辽阔的平展展的土地,地上是泛着绿色的大片大片的麦田,间或有一些高高低低的树木。方圆五六里不见村庄。

       小许望着铁艺围篱外的麦苗,嘟囔一句,咱都出来了这么老远了,咋感觉还跟在家一样呢?

       我说,是啊!如果不看眼前这些尖顶房屋,只看那些麦田、树木,跟咱华北大平原的深秋有啥两样?只是在这寒冬季节,咱那里的树木都落叶了,麦田也已是枯黄色了,而这里的树木、麦田还依然是碧绿的。关键是这里里海太近了。

       我们正感慨着同一纬度气候却迥然,突然鞠总在便利店门口喊道,快来快来!有一款东西我觉得非常适合咱带回去,都来参谋参谋!

       我们三位、连同姜总两口子,听到招呼都进了便利店。就见鞠总手中拿着一个小巧的带拉链的塑料包说,里面除了文具,还有小毛巾和儿童牙具,我觉得送孩子挺合适。里面装的具体都有啥,咱不清楚。想打开看看,不知道可不可以。

       就见那个长方形的透明塑料包里,有一个天蓝色的印着米老鼠、唐老鸭卡通图案的文具盒,还有两个卷成圆柱形的毛巾和一个圆筒状牙具盒。我们几个人围着那塑料包叽叽喳喳地说着,都认为这文具包精致,作为给孩子的小礼物也体面。一旁的便利店老板一脸懵懂地看着,显然他听不懂中国话。

       小许说声我去喊小宋,便跑了出去。很快,小宋跟着小许也进了便利店。听明白了叫他来的缘由,小宋点点头,马上跟老板进行了沟通。老板反应很快,乐呵呵地伸手拉开那包的拉链,把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又把文具盒、牙具盒打开,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摆列开。文具盒里,有全套的三角板、量角器,有圆规,有转笔刀和六只铅笔,有圆形和方形两块橡皮,有一只装有红蓝笔芯的圆珠笔;牙具盒里,有一只儿童牙刷和一管儿童牙膏。老板又把卷成圆柱状的两块毛巾展开,一黄一绿,纯棉羊肚,手感很好。大家看着,越发觉得不错,便让小宋砍价。

       经过又一番交涉,小宋指着货架上的标签说,他标价每个包是6欧,他说多买就能便宜,如果超过30个,每个就按5.2欧算账。姜总抬头望望鞠总说,你几个够?

       鞠总说,四个、五个都行。

       姜总又问,各位都几个够?

       我们都回道,四个五个吧,跟鞠总一样!

       韩老师说,那就每人五个,俺两口子顶一个,正好25个,按5.2欧可以吗?说着便从随身的背包里拿钱。

       小宋冲老板咕哝两句,说了句OK!又转向对韩老师说,就5.2欧了。

       韩老师向老板付着钱,对我们说,俺们俩商量了,回去做人情的这点儿小礼物,替大家出了。谁也别争执,争执就生分了!

       我们纷纷表示感谢。姜总拉着小宋回车上拿行李箱去了。便利店老板迈着碎步忙不迭地从货柜后面往外拿着文具包。刚刚数够25个,姜总拉着行李箱来了,笑着说,那会儿在车上还为选购小礼物发愁,这不,突然之间就碰上了,真应了小许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话了。他打开行李箱,接着说,先装在我们的箱子里吧,等最后在罗马机场登机回国前再分给各位。

       大家都为买到这精致的小礼物感到惊喜,兴奋地说笑着一起往箱子里装……

       发现这堆文具包是实实在在的国产货,是在罗马机场办理行李托运前,从姜总行李箱中拿出来分给大家时。其时,距我们买包已经过去了8天,我们也走了大小五个国家。

       那天,小许拿到文具包在手里摆弄了片刻,突然大声嚷道,呀!怎么是国产的?他指着包的底部接缝处一行比蚂蚁还小的蓝色字母,让大家辨认。我们仔细一看,那行字母是:Made  in  China。顿时,我们沉默了。各自装进行李箱,办完托运,过了安检,大家依然无语。看看离登机还有半个多小时,鞠总笑着安慰说,还有点儿时间,咱们再转转吧,万一能找到合适的东西,也算是个补救。

       诺大的机场航站楼里,各种货品琳琅满目,只是没能找到心仪的小礼物。我们转了一圈,溜达到登机口,开始排队登机。鞠总不无后悔地说,都怪我,当时对这个文具包一见倾心,根本没想到看看产地。

       姜总说,那会儿咱们光顾得兴奋了,谁还注意产地啊!

       我说,任谁也不会想到,咱们国内生产的东西竟会在欧洲乡下的服务区里卖啊!咱们也没必要懊悔,反正它是咱从欧洲用欧元买回去的,当礼物不掉价!

       鞠总接过话茬说,对对,这东西虽是国产货,也毕竟在国外溜达了一圈,质量肯定没得说,做人情送礼不掉价!

       我们的飞机轰鸣着起飞了。很快,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乘客们有的戴上耳机看电影,有的闭目假寐。我回想着购买文具包时,大家像淘到宝贝样的快乐;要登机回国了,才发现是国产货。这种由满心愉悦到无比懊恼的心情变化,让人感到荒谬,有一种时空错乱感。这令人哭笑不得经历,简直是一场黑色幽默。又一想,这样的经历也蛮奇特,不是哪个人都会有的。想到此,心里泛起了阿Q式的满足与坦然,于是,戴上耳机,眯着眼踏踏实实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