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23)之史上三个只有上联的绝对
(2023-11-17 08:29:54)
标签:
杂谈 |
1、寂寞寒窗空守寡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姑娘留下了一副上联,期望有缘人对出。不想这上联一出,竟无人能够续写。这副上联就是:
寂寞寒窗空守寡
原来,这位美丽姑娘其实早已嫁做人妇,她的夫君不但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而且家财万贯、聪慧无比。可惜的是,姑娘刚一嫁入门,夫君就英年早逝了,只留下她一人守活寡。
对于古代的女人来说,夫为天。夫君一死,她没有了方向。万般无奈下,这位美丽的姑娘选择了剃度出家,与青灯古佛为伴。
然而,对于姑娘来说,她的红尘俗念尚未断绝,就此封闭自己也非正确选择。于是,尼姑庵的师太对她说,让她先下山去了结自己的红尘俗念,但姑娘却不知如何选择。
于是她写下一句“寂寞寒窗空守寡”张贴于山下,盼望有缘人能对出下联,她便下山还俗成亲。然而,对出下联绝非易事,因为此句不但意境非凡,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一样的,这是对出此联的难点!
眼看着无人接她下山,这位美丽的姑娘也垂头丧气起来,就这样度过了寂寞的一生。
只是没成想几百年后,终于有人为她对出了下联:
俊俏佳人伴伶仃
乍一看,偏旁这一关倒是过了,但仔细看会发现,与上联的互动并不明显。因此,这副上联其实成了千古绝对。
2、画上荷花和尚画
相传唐伯虎游玩到一座寺庙,见寺庙庄严肃穆,香客络绎不绝,于是打算进去参拜一番。唐伯虎参拜完,才发现这座寺庙的规模比普通寺庙大得多,庙后还有一处荷塘。
唐伯虎被盛开的荷花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来到了寺庙的后院。忽然,看见远处有一和尚正在作画,擅长绘画的唐伯虎也就欣然到了和尚身边欣赏起来。
这和尚正是这寺庙的住持,此刻他正在画盛开的一塘荷花。待作画完毕,和尚才看见一旁的唐伯虎,惊呼:哈哈!遇到真人了!原来,他曾经与唐伯虎有过一面之缘,知晓他是当朝大才子。
于是,和尚请求唐伯虎为其刚作的画题字。唐伯虎盛情难却,挥笔写下:
画上荷花和尚画
这副上联看上似乎并无精巧之处,但仔细看却发现,这句话无论从前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都是同样的读音。像这样的句子被我们称为“回文联”,构思十分巧妙。因此,唐伯虎写下这副上联后便没有再写下联,只对和尚说,倘若日后有人那对出下联,那他一定是旷世奇才。
然而,世上有才华的人众多,能被旷世奇才的人却鲜少。因此,唐伯虎的这副上联也就成了千古绝对。直到大明改朝换代,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李调元的才子路过这座庙,才勉强对出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其实,李调元的这副下联对得并不工整,虽然它也能被称为“回文联”,但与唐伯虎的上联对比,仍然略逊一筹。唐伯虎上联中的“画上”一词,明显有方位的意思,但李调元下联中“书临”一词却只能被看作动词。
因此,这个上联,也只能变成千古绝对!
3、烟锁池塘柳
“烟锁池塘柳”的作者据说是乾隆皇帝。
这是乾隆年间科举考试时曾发生过的一件轶事。相传两名才子参加科举,都博得了两位主考官的青睐,才华难分伯仲。
正当主考官无法抉择时,消息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于是,乾隆派人将题目交给两名才子,并宣称谁能交出合格的下联,便可登科状元。
两名才子喜出望外。但打开题目。却露出失望的表情。其中一名才子自觉对不出,主动离去。而另一位才子却仍然心存侥幸,苦思冥想。只不过最后依然没能对出。
最后,乾隆封了第一个离去的才子为状元,另一位为榜眼,众人不解。乾隆解释说,他出题的时候就知道这副上联无人能对出,所以第一个离去的人当有处事果断之能,可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