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污水河边的童年

(2012-04-06 07:43:14)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污水河边的童年作者:邵文杰
清明节,人们都在忙着祭奠祖先,缅怀先哲。我也跟着风来到了位于什刹海地区的郭守敬纪念馆。我一直在关注北京的水环境,对北京的历史颇有兴趣、尤其是水系的历史。关于北京水系的知识看过不少,但也许是缺乏历史细胞、这些知识的片段总是联系不起来,或者说我自己也始终未能搞清楚个中事情是怎么个样子。据说清明节,在郭守敬纪念馆,会有专家给大家讲郭守敬对北京城水利的贡献,我便装作祭奠去了。
当我们随手抓起准备好的菊花撒向水中的时候,菊花的花瓣打碎了倒影在水中雕像的影子。那一刻,对于郭守敬这个科学巨匠,我心怀敬意。但是那一刻,我更像是在祭奠死去的自然、死去的河流、即将死去的长江。此刻,积水潭的阳光好极了、复绿垂柳随风摇摆、鸭子是水中追逐游戏、如织的游人装点着北方春的妩媚,春日的西海的确美丽极了。我死死的盯着郭守敬的雕像、我死命的问自己,城市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希望能从历史里找到答案、我也希望从郭守敬的一生中学到点什么?追思先哲,是为了明确未来的方向!
仪式结束之后,在前往清河南镇的公车上,我的脑子里还在回想刚才在西海边看到的画面: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几乎围着西海转了半圈,他们手拿钓竿、悠哉的在享受着钓鱼的“乐趣”。和我每一次见到钓鱼的人一样,我一定会再一次质疑钓鱼的意义,我会觉得这是一件和崇高的乐趣毫无关联的事情、它只和自私有关。有的时候真的很难解释在恶臭的河边、在夏季36度的烈日下,人们汗流浃背蹲在水泥河边垂钓。如果这不是变态、我真的有兴趣好好研究一番。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清河南镇这个公交站的名字在我的大脑里和清河最富盛名的排污口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一下车,迎接我的永远是熟悉而令人作呕的恶臭味。说来也巧,从刚才的郭守敬纪念馆上公交车,到清河南镇下车。公交车的行车路线居然是从小月河的起点走到了终点、2条线路完全吻合。
德昌桥下的排污口丝毫没有收敛,桥上往来的人们偶尔会因为摇摆的春风把臭味带进鼻孔而捂住鼻子。更多的人是匆匆走过。数米之遥是永远繁忙的京藏高速,他帮助太多的人暂时性的逃离这个可怕的城市、享受难得的郊野之趣。
我坐在清河北岸的草坪上,如果不是风突然改变方向,这里几乎闻不到可恶的臭味。在我前方数米的地方,一个巨大的排污口裹挟着各种污物侵入河道、然后一路污染而去。偶尔会有举家骑车的人经过这里,便逃也似的离开。
在不远处的一片较为空旷的地方,一群孩子在拿着橡皮筋玩耍。同伴过去打探、问他们在做什么。带头的一个小姑娘便说“我们在等人”。简单的几个字,顿时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单纯和责任感。因为,如果我没有估计错,他们在和我们等同一个人。前几天,不间断拍摄清河排污口的张祥老师曾发了一张微博照片,照片上,5个小朋友倚在德昌桥的栏杆上,由于前景正是巨大的排污口、不怎清晰的照片却传递出巨大的震撼力、至少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而后来似乎张老师提及过,今天会有5个小朋友来、我不甚明白、现在才恍然大悟、只不过是加上5人的伙伴,总共9人。
我拿出了今天在郭守敬纪念仪式上带来的风筝,虽然几乎不能放,但他们几个还是非常开心的放了起来。这些小朋友大都来自清河桥附近,放假了,来清河边玩耍。虽然河水很臭,但他们几乎没有地方可去。和他们简单的交谈之后,我很是吃惊。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生机与活力、眼界与想法,让我发自内心的替他们感到高兴。虽然游离在城市的边缘,但他们的童年已经是无限精彩了。张祥老师到来之后、我们愉快的在排污口摆起了造型,和孩子们一起表达了随污水的态度。我邀请这些小朋友在我的笔记本留下他们的对清河的愿望、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实现他们的愿望。分别的时候,手头正好有几个笔记本,便送于他们了。他们的经历显然比城市里的孩子要丰富,童年的色彩也并不城市的孩子差。他们让我又一次看到生命力量的伟大。只是,我们本应该给予他们更好的环境。
我们沿着河边一路向东,路过一个又一个呛人的排污口。也路过一群群漫步河边的人,以及他们推在车里的小孩。这些小孩子,有的不到一岁,面对糟糕的环境,他们连表达的权利都没有。和我们小时候一样,在水边玩耍是孩子们的最爱。于是我看到三三两两的孩子们在肮脏的水边追逐打闹、他们的衣服已经沾满了污物,但并未影响他们的心情。他们在草地上打滚,并没有在意草地上一块块风干的狗屎。我像个孩子似的加入他们的游戏,将一颗颗石子用力投进河水里,溅起墨汁样的水花。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清河的上空,他们也许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一切是拜我们所赐,我们本应该还给他们一个至少是干净的世界。这样他们就可以尽情的在河水里玩耍,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边的一条马路上、一辆辆三轮车快速向北驶去。他们的车上已经装满了旧电脑、旧电视、旧家具、以及各种可以回收的物资。伴着并不辉煌的落日余辉,他们离开了城市,去往遍布在城郊的据点,那是一个庞大的废品回收体系。也许有的人从来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的确称的上伟大,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在市场的力量下,使无数可用资源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什么是生命,生生不息、如蚂蚁般缔造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喜欢这样去观察社会生态,因为我觉得越是细节的地方,越是展现了这个社会的真实。我们生存在这个系统里,就应该相互扶持、相互激励。这样这个庞大的系统才能健康的生长起来,提供给每一个个体的能量也会更充分。
清明,祭奠我们恶化的环境,呼唤回归的力量。
也许,我离爱这个字越来越近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