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打小就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常常引起我到鸭绿江边看看的想法。春寒料峭的一个雨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位于辽宁丹东的鸭绿江断桥上。伫立断桥,仿佛一队队热血男儿从我身边走向炮火连天的对岸,走向保家卫国的战场。如今,鸭绿江断桥上累累弹痕遗留宛然,战争给这座桥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痕迹。
西湖也有一座断桥,讲的是白娘子和许仙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西湖断桥,同舟归城,借伞定情。“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西子湖畔,杨柳青青,绿了一帘烟雨;断桥溪边,雨丝绵绵,串起一段情缘。
两座“断桥”,一北一南;一座在豪放的东北,一座在婉约的江南;一座有关战争,一座有关爱情;一座是历史,一座是传说;一座金戈铁马,一座风花雪月。一座是侵略者无情轰炸而断,断的义无反顾;一座是文人骚客臆想而断,断的诗情画意;一座“桥断水自流,弹痕恨已休”,一座“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鸭绿江断桥是日本对我国东北殖民统治掠夺我国资源的产物。“弱国无外交”,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被迫修建的这座大桥,这座桥成为耻辱和掠夺的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保家卫国”战争的胜利,昭告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金戈铁马就没有风花雪月,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漫步断桥,
69年前那场战争早已硝烟散尽,只有眼前静静伫立在绵绵春雨中的断桥和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望着风雨中孤零零的几个桥墩,虽是浅春季节,放眼对岸,似乎仍然是“古道西风瘦马”的景象,而丹东却早已是“红杏枝头春意闹”。
新中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周边环境常常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我们也在前进道路上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论断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响起,似春雷,更似改革开放的冲锋号角,如黄钟大吕,压过瓦缶之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此中国走上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
风云激荡七十年,不忘初心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带领中华儿女踏上了新征程。
“以史为鉴”,鸭绿江断桥上空硝烟早已散去,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们的精神永驻心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