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很害怕时间,和它继续前进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成为摄影师。我们本质上是保护主义者,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这是美国电影《柯达克罗姆胶卷》中主人公、世界上最伟大的生活摄影师之一(电影里是这么介绍的)本杰明•亚瑟•瑞德的话。
来到位于浙江沿海的洞头列岛拍摄是8月底的事情。在温州高铁站,见到了南京亮室的丁文成老师,他负责在这里接站。先期到达的亮室同学在与丁老师说着摄影方面的事。丁老师背着一顶宽檐遮阳帽,胳膊上套着与肤色相近的防晒袖,上面印有黑色花纹,猛一看以为胳膊上纹的是花纹,黑色T恤,这副打扮总让我想起《风雪山神庙》里的林冲,就是这么个情绪,没有任何理由,或许是那顶宽边遮阳帽,也许是黑T恤的宽袖与类似箭袖的防晒袖,记得连环画里的林冲也背有一顶类似的帽子。此后几天与丁老师同居一室,谈的更多的是摄影话题,在洞头主要是弱光摄影的练习,白天没事出去逛街,丁老师总是叮嘱,带上相机,看到有趣的事情拍一拍。两天下来也很小有收获。
坐着大巴穿过跨海大桥,一个小时到达下榻的渔家。在随后的几天里,洞头的天气不尽人意。上午万里晴空,可到下午就阴沉沉的,来到这里就是拍星空和大海。几天下来星空梦落空了,火烧云不见踪迹,就连日出的红晕和满天的红霞也不敢奢望了。
也许这次来洞头,没有感受到诗意和远方,看不到满天繁星下的大海,只有红石滩落潮后露出的张牙舞爪的礁石,以及沙岙阴霾天空下被潮水来回冲涮的鹅卵石,就连最后一晚在黑石滩夜拍,一直到清晨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只见大海不见星空。
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去拍,如何表现洞头海滩的风光,就这丑陋的礁石和鹅卵石,还有那脏兮兮的海水和灰蒙蒙的天空。在落潮的红石滩,亮室的高校长教我们如何从这杂乱无章的现实中寻找秩序,如何用亮室的视角表达主观的感受,从中寻找到美的表现。在沙岙,如何表现慢门下的海水,如何表现飞溅激浪的瞬间,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永恒。潮来潮往,恒古不变,在浪潮的打磨中,棱角分明的石头变成线条优美的鹅卵石,这些被海浪打湿的鹅卵石在弱光下变得油润,石头上微弱的反光都要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让相机凝固住大自然的力量。低价位抵近前景,进入画面的所有元素围绕主体展开,为主题服务。
在洞头的三天,咸咸的海风、忧郁的大海、杂乱的礁石,圆润的卵石,飞溅的激浪,退潮的海滩,要把自己的情绪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只不过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用线条统领秩序,用质感体现沧桑,用慢门雾化浊浪,用快门凝固激浪,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可能世界为之一变,美好的情绪油然而生,变革的力量在这里主宰客观世界的一切。
虽然《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这个角色充满了悲剧色彩,但这篇课文也有很美的画面描写,漫天大雪,林冲独守草料场,山神庙里喝酒吃肉,整个世界都充满诗意,这诗意的世界只属于林冲一人。当然现实世界是残酷的,就这一点点美好也被人破坏了,旧秩序容不下林冲这仅有的小资情调,甚至生命难保,林冲被逼上了梁山。
在洞头见到的人和事,不论是颇具文艺气质的丁老师,还是诲人不倦的高校长,以及众影友,我们都是在通过秩序的重新构建来欣赏这个世界,通过镜头来凝固美好时光。其实豹子头林冲何尝不是这样,旧秩序让林冲感受不到世界的美好,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只有上梁山来打碎旧锁链,构建新秩序,以革命来求生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不如意的画面,换个角度,换个方式,或许柳暗花明,繁花似锦。
将近傍晚的黄金时刻。洞头红石滩的礁石、大桥的灯光、淡蓝色的海水构成红石滩迷人的夜色。
红石滩落潮后,礁石杂乱无章,怪石林立,要有发现的眼光去发现美。

从这杂乱无章的现实中寻找秩序,如何用亮室的视角表达主观的感受,从中寻找到美的表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沙岙蓝调时刻

沙岙蓝调时刻
黑石滩的黎明

飞溅激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