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著名的云台山风景区茱萸峰穿隧道而过,沿焦作修武至山西陵川的修陵公路前行10公里,便到了琵琶河村。
这是一个嵌在半山腰间的村庄,沟谷深邃,植被茂密,虽然是个人口不多的小村,但在太行山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赫赫有名的——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部驻地。
1943年7月,太行军区决定组建第八军分区,负责开辟以陵川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辖太南豫北的陵川、高平东部、晋城东部、修武、沁阳、博爱、温县、孟县、武陟、焦作等地。黄新友任司令员,江明兼任政委。1943年10月下旬,太行第八军分区派主力部队决死纵队七团三营第七、九连,和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二团开赴陵川境内,迅速剿灭了陵川南部的夺火、马圪当一带山区及豫北太南边界地区的国民党残匪和敌伪武装,收复失地1万余平方公里,打开了全面抗战的工作局面。太行第八军分区随即进占夺火,将机关“大本营”安扎在琵琶河村。太行第八军分区打了不少仗,最著名的是道清战役。他们与太行军区第七分区主力部队联手,扫清了道清铁路以南以北的日伪据点,共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解放人口75万,使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南端逼近黄河。
琵琶河村地标人物:黄新友(1955年开国少将)
黄新友曾经住过的小院。 据村民们介绍说,当年黄新友与他的警卫们都是分开住的,每个老百姓家里都住有战士。在屋子后面不到100米的土地上,如今看上去只是很普通的几亩梯田,但当年却是训练场,老百姓们给这里取名营盘。
通往琵琶河村的水泥路。

秋日午后,琵琶河村一派宁静。

村口古槐,树龄近千年。这棵古槐树见证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该村民兵为保卫地委首长的安全,积极配合八路军警卫连修筑工事,站岗放哨。村儿童团也不甘落后,为保护八路军首长的安全,这棵古槐经过战争洗礼,它的每枝每叶都曾记载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今年已经83岁的王福成,也是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人。王福成老人回忆,1943年正是太行山闹灾荒的时候,日伪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扫荡,遇上荒年再加上日伪军的抢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八分区住在了村里后,日伪军再也没踏进过这里一步,百姓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在灾荒年,老百姓与战士们都吃不上一顿饱饭。山上山下,树皮野菜,能吃的都让挖走了,可这些也远远填不饱大家的肚皮,第八军分区号召部队厉行节约,尽力救济灾民,与百姓一起渡难关。发生在黄新友身上的一个小故事至今还在当地流传,那是1943年冬天,天蒙蒙亮,正在吃饭的太行第八军分区战士突然出现了一阵骚动。原来,一个战士的碗里舀到了一只老鼠。正巧黄新友经过,听说原由后提起那只老鼠,舔静了老鼠身上的米粒。之后,黄新友还教导战士们,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当村民们听说后,都自发地将家中不多的粮食,用篮子装了悄悄地送到黄新友住的房子门口。可黄新友发现后都会派人将其归还,实在找不着人的,就把东西送给村里更贫困的村民家中。太行第八军分区还在解放区内开展了减租和大生产运动,每到农忙季节,黄新友会与战士们掩护群众抢种抢收,生产自救。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琵琶河村战胜了蝗、旱、涝三重自然灾害。

午后山村宁静时光



9月3日这一天,琵琶河村青山巍峨,晴空万里,鲜花盛开,庆祝胜利的纪念,聆听北京阅兵的铿锵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