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2011-05-17 09:55:36)
标签:

乾隆皇帝

二十四桥

五亭桥

扬州瘦西湖

白塔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延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

五亭桥下月如洗,瘦西湖上水雾迷
    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