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6.2)
(2012-07-18 18:57: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6.2)
——读《语文科课程论》第六章第二节
苗红霞
“课程”“教材”“教学”是三个层面的问题,不能同日而语,但很多时候我们常分辨不清,即使读完此章也还不是甚清楚,不过至少了解了三者间的相关研究及相互关系。
一、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定义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作为“定篇”的选文,是其重要的构成。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
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作为“例文”“样本”“用件”类型的选文,定位于这个层面。语文教材内容是教学中“交际的对象”,而不是学习的对象。
语文教学内容,则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二、语文教材是实现语文课程的途径
而中选的这一篇“例文”,用的其实也并不是整篇的“文”,多数情况下,派用场的只是诗文或诗文读写的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P243)
不由想起今年春天在文化城听余映潮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课堂上,余老师没有滔滔不绝,没有让学生了解、分析文本,而是让学生细读欣赏课文第6自然段的美。记得,余老师好像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范读此段,让学生感受并细细品味;其次,点出此段中的“簇拥、摇晃、耸立、笼罩”四个动词店堂生体会动词的用词之美;再次,让学生自读此段用发现的眼睛寻找此段不同的美;最后,又从整的方面告诉学生威尼斯的风情之美、动静之美、描写之美、手法之美等。这里,余老师没有教课文(教教材),而是选取第6自然段进行学习(用教材教),这其实就是通过教材片断的学习达到实现语文课程的目的。
三、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一种体现
将“选文”当作课程的内容,我们用“定篇”来指称。也就是说,文和读文的事实、概念、技能、策略、态度等均被包容在“选文”之中,像中国古代那样。在这种时候,凡是从各个角度、方面提出的有助于领会该篇“选文”的所有材料,包括文字与非文字材料,都是语文教材内容。(P243)
还拿余映潮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来说。课堂上,余老师在了解几个字词之后,并没有通篇学习课文,而是通过让学生用“‘威尼斯’与‘小艇’”说一句生动的话,带动全文的学习与体悟,这种以“写”代“读”、以“写”代“讲”的学习方式应该也算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课程吧!
另外,像教学《小小的船》时,提供的儿歌《小小的船》;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时,教师提供的“西沙群岛”图片;教学《离骚》时提供的屈原的相关资料……这些其实都是通过教材表现课程的一种体现。
四、语文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它不过是一种成分,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 (素材内容和编排),而且还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导、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P246)
上述语言明确指出语文教材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去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拓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