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之妙如山间翠竹,青翠林立;独创之新如无人之境,心神空明。“沁芳”二字独创之典雅,以景布局。“泻玉”二字腾挪且生硬,庸俗无章。
观历史兴衰文学,它几乎都借鉴于古代先哲,作者仍需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实写出文章。好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有好坏之分?唯有与时代、背景、氛围浑然天成的诗句,才能历久弥新,流传千古。那些作者把自身经历中的99%融合了进去,整篇文章浑然天成,读者读起来身临其境,引发共情。
学习亦然如此,将自己带入到作者的场景中,更好地理解老师想让我们知道的,亦或是理解出题者的良苦用心,学语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数学“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学英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学习如练剑,独孤九剑固然要破解武林中的刀光剑影所有招式,但是想要破除招式,必先了解招式,读透人心,因人而异。
考场上考生们需要破除老师的题局,老师们一根一根头发苦苦钻研出来的局岂是那么容易破掉的?那要怎么破呢?先要在众多题目中立足,将“弱”的题中的本质一一纳为己用,再用“合体技法”将顶端的题依次“杀死”,这样你就成功了大半。
诗词歌赋亦然如此,为人处世更应如是。
不能把视野仅限于身边的苟且,我们要眺望的是光明的远方,追求的是清晰的事理。唯有立身于世间,贴合于现实,紧跟时代步伐的人,才能芳名千古,创造辉煌。
空口谈月固然舒服,再好的风景都来源于尘世烟火,江山墨色….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没有镂空的钟楼、天降的捷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进。
一切美妙的创造智慧都来源于先贤们的智慧,我们并非创造者,但是我们为什么只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呢?何不从高处一跃而下站在巨人的脚边做出和巨人一样、甚至是比巨人更加高大的、伟大的进击。
怒浪狂涛,先人为我们耕种田地;山川林海,史人为我们探索世界奇幻;毫墨玉砚,近代人为我们编写文章。三者化而为一,三清聚鼎,以一育坤乾,坤乾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表万物。以青年绵薄之力,荡涤四方,护得浮世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