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首先恭喜王总新书发布,然后我们的新书的书名叫《林园炒股秘籍2——复合增长》,相比第一本书,您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然后有哪些最精华的地方值得投资者去认真学习?
王洪(以下简称“洪”):因为第一本书相当于是把林园的最早的那些关于投资确定性的理论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那么这本书相当于是只讲它关于确定性的一部分,比方说复合增长,我们如何做到复合增长。就把其他怎么调研,怎么看财报,走访上市公司,这些东西就隐去了,没有讲,包括个股都没有讲。那么这不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做到复合增长要有哪几步,比方说我们选行业怎么选,选公司怎么选,还有一个就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人性,如何通过一些弯腰捡钱的方式,林园讲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比方说增厚我们的安全垫,这种做法。投资其实主要就是管理风险,如果你每一次投资都是对的,那么你就能做到复合增长。
问:您在林园老师身边待这么多年,您觉得据您的观察,您觉得他能成功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是什么?
洪:我觉得林园,反正认识他有将近30年了,那么他身上有很多地方,尤其在投资方面,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那么对于我们来说选行业也好,选公司也好,他肯定比其他人要强,因为他比较专业,比较专注,并且他从来不觉得去上市公司调研也好,去各个终端去考察产品的零售价格、生产日期,他不觉得是一个特别烦心的事情,他以此为乐。还有一点,因为他把企业的账算的清楚,所以在这个股市里面大涨大跌或者说什么的时候波动的时候,它比其他的人更有耐心,所以用林园原话就说,我就是熬的功夫比别人强,就管你自己情绪的能力比别人强。
问:就听起来有点像巴菲特?
洪:是是是。
问:那您觉得投资有标准的成功公式,如果有的话,林园的公式是什么,比如说行业加垄断加成瘾,在您看有没有这样一个公式?
洪:我们说任何事情都是要数据说话,那么林园1989年8000块钱起家到现在的多少多少亿,这个就是事实,就是数据。那么这个数据背后的什么东西,就是我们看任何事情的时候,它有流程化的东西。比方说你买一个企业,那么你肯定是要观察它三年的时候,你不买它,那肯定就跟你没关系,你就会少量的买入。买了以后跟踪三年,那么这个企业是不是你关注的这个行业,这个很重要,那么这个企业我们说它的产品的前景是不是特别广阔,那么它是不是一个刚需。这就是我跟你说那个公式。
说他是行业第一人,不是我说的,是华尔街说的。所以我们讲行业加垄断加成瘾,这是我们选股票的一个公式,并且林园30年来证明行之有效的公式。那么我们说网下打新也好,说可转债也好,买债券也好,那么这个是林园挣钱挣得比较多的一个,但是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公式,他管他叫弯腰捡钱。
那么有了这两个公式,能不能保证你100%的成功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市场是波动的,人心是会变的。你身边的人会影响你,所以这就回到我们刚才前面问题,管理自己的能力林园是很强的。前面我们说的这个公式如果是占2%的话,那么这个是占98%,很多人失败就失败在他对自己的能力圈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跨界了。
问:您觉得在您的投资生涯里面经历过有没有过这种比较重大的挫折?如果有的话你总结了什么?
洪:有,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前面的东西我们都做得很好,一旦4年不涨或者2年不涨,你能不能拿得住?你身边是些什么人?他们会不会影响?如果你忘记了自己的能力圈,你去随波逐流,今天跟我在台上讲,他左边打你脸,右边再打你脸。我把香港股票一卖,香港涨上去了,我把茅台一卖,过两天噌噌……人的失误主要是在管理自己情绪方面,对人性的管理这方面我是觉得是重中之重。相当于一些技术,我觉得都不重要。那些比方说选好公司,选好行业,财务书上都可以知道,并且你问身边消费的人买什么东西买的最多,用什么用的最多,那肯定是他最有市场。林园跟别人不一样,他能在一个行业起来之前它领先潜伏进去,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你既然潜伏进去,你就会比旁人要遭受更多的磨难。
问:在您的投资市场里面,刚才说了您的挫折,您最成功最得意的投资是什么?然后您觉得您做对了什么?
洪:成功最多的就是我把我的图书公司关掉,完了跟着林总让自己一下子从来没钱的变成有钱的。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挫折,我要跟你们讲,因为你们是80后90后。人有了钱,你要想复合增长,一定要控制再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一定要控制再控制自己,要证明给别人看那个欲望。因为你的钱如果仅仅是在户头上,你知道你心里高兴,别人不知道。想想我在2008年的时候去香港刷卡买东西都是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一刷20多万30多万,对我来说穷人炸富后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他一下膨胀,其实你那些东西给谁看,没意义。现在我们反过头来看,你把那个时候90块钱的茅台你不用卖,到现在多少钱。所以我们有时候讲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延迟满足,其实在我看来不应该延迟,就应该不满足。
因为我们做资本市场做股票的,我们的工具不是别的,就是钱,你把钱都消费掉了,你现在觉得你现在这个钱,比方说我5000万挺多的,咣咣一下透过20万30万去消费掉了。你没想过你消费的这个钱将来又是多少钱,所以今天宁愿在会上骂那个小伙子,说你这个人太贪心了,你去五粮液开会,你的虾你吃不了那么多,你端那么多。他就是自己太贪了,没管理好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是要管理自己,你管理好自己,你就没有那么多虚荣心。我自己过得好,我不需要给你们任何一个人看,这就对了。我知道我未来会达到什么水平,我知道我通过我这种消费模式消费行为,包括我给我的子女传递的是个什么,你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资金的复合增长,你的财富你才能够一代一代往下传。
这个我是觉得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包括现在还有这些跟我岁数差不多的人,我们跟他讲这个钱挣了以后不是让你花的,是让你看的,他们就理解不了。我前面犯的错误就是2011年、2012年犯的错误,就是这句话没理解透。别人都开奔驰了,我都40多岁,我为什么不能买个160万的奔驰开一开呢。表面上看你是开了个奔驰,实际上你是对金钱你不尊重,你把你的本应该给你带来更多财富的钱用于消费了。
问:我再追加一个问题,刚才您说到您当时关掉图书公司跟着林总,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
洪:当时是这样的,因为我认识林园,应该是1990年代初就认识。他跟我同学的哥哥是搭档,但是当时他们不到30岁就很有钱,做房地产生意。我同学哥哥是在北京,那么北京要做这个项目,我就要会带一些我们当时叫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带我们领导去。看看西安你们干的咋样,这样的话人家看完你怎么干了以后,我们在北京同样再复制。所以当时我是一个人一部手机一台切诺基,帮我的同学哥哥搞了10万平米的商住写字楼加住宅。那个时候认识林园的,但是那时候仅仅是认识而已。
那么到了2004年、2005年的时候,因为他在北京买房找我来。你能想象到林园当时有好几十个亿,他买房买广播学院对面的叫珠江帝景还是御景。那么当时北京市有政策要求,只要是广播学院的老师买一个房可以便宜5000块。当时我有房子,他说这房子挺好,你来买一个。他买了两个,你来买一个,我说我有,住得挺舒服的不买了,因为我觉得这地方还挺偏。说是买房,其实他是向我显摆。王洪你看看我1500万变成3000多万,我这个1000万变成2000多万,我2000万变成多少钱。因为我们做股票它要有个对账单,打给你看。我说这个挺好的,我1993年就开始买股票,我就没挣过钱,你想想我们那时候1990年代初,跟林园来搭档打工,那么1999年的时候呢,自己做文化产业,那时候挣钱,做娱乐产业挣钱。挣的钱100万200万投进去,泡都不冒一个。我就没想过做股票还能挣钱,所以他跟我一说完以后,因为我当时股票上还有钱,有50万块钱。当时在2003年的时候也听他说过买茅台他是20块钱买,我大概其实30块钱买除权下来以后,30块钱买完以后涨到31,因为我们自己还有公司。那么我们大户室的小伙子说,王洪你的茅台还涨了一块钱,要不要卖掉?我说你说呢?他说卖,我说好卖。不容易挣钱,但是我去林园那一看,人家挣钱真的有方法。我说那行吧,你既然那么能挣钱,我到时候看看你。所以2004年的时候我就开始想,自己没钱,股票的钱都赔完了,只有自己那个产业。你要想外面是应收账款,你要想退出来,你就必须要打折再打折,反正那也是我北大同学,给你。他说我现在就给你钱,你就走吧。所以那个时候200多万,跟他来的。是这么一个机缘。
问:毫无疑问,林园一定是对您影响最大的投资人。除了林园之外,有没有别的投资人敬佩或者是影响很大?
洪:按理说,影响最大的还是林园,只是在2006年的时候,我要写《林园业炒股秘籍》的时候,我要把林园的书总结出来,我要看很多国内外的这些顶尖的。巴菲特的相当于90年代我就看过了,所以那个时候把巴菲特的费尔的还有叫什么来着,彼得林奇的,所有的这些顶级的书都拿过来。但是真正能接地气,能够用我们能听懂的方式讲给身边朋友听的,能够实实在在带来效益的,还是属于林园的这套方法。我记得是2006年的3月份,当时我们和北京青年报在团结湖那个地方专门搞了一个他的思想研讨会去了,很多人林园也讲了为什么买,但是后来好多人他们都是听一听,跟不上。所以这个思想要改变一个人很难,你自只有自己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你自己跌过跟头,你才能了解得深刻。
问:今天我们看其实应该有很多的散户来参加活动,然后来买您的书。那么,您对于散户有什么建议,然后如果说散户要成功,你觉得它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或者品质?
洪:首先还是我说的,你要知道什么哪个行业好,哪个公司好,哪个公司的确定性更高,你要关注那些刚需的。林园说他这些年来只要投资嘴巴,就没有吃过亏,就被吃亏过。但是散户和机构大户比它有一些不足,首先网下打新它做不了,所以要中个签,那就是天上掉馅饼,这个就不容易。还有一个他们时间有限,他光关注股票就已经耗费他很多时间,你让他再去找那些弯腰捡钱的,比方可转债、债券。还有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对散户而言,他的时间精力还有他的财力也决定了他对于公司的理解深度,他没有一般的基金公司理解的深,也没有林园理解的深。为什么?你想想你个人才有多少钱,一个基金公司每年的调研费用,上千万好几千万,那么林园投资也是8位数,你掏得起吗?很多散户50万块钱以下的,他们就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我给他们的建议,买到好公司,拿着就行了。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把自己的现金流管理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有钱就往里面投。如果你觉得你投股票不行,你就可以投一些公募的行业基金。比方说你看好大健康,你就投大健康,你看好消费头买行业指数基金,这个可以的。他没有私募门槛,买私募必须100万起,他没有门槛,就搞这个的就行。关键是要自己一点一点的在投资的路上不要犯错误,这样才能够像林园那样8000块钱起家,当当往上翻,因为时间很重要。
我不知道在座的几位你们有没有买股票,如果没买,越早越好,越早越好。我闺女就是,前一段时间我觉说,你去开户,要不然你不知道这个钱怎么来,对不对?它很磨人的,今天涨明天跌,它很磨人的,所以你要经受磨难。所以我们就说你能吃多少苦,受多少煎熬,你就能享多少福。这个人的福报和我们过去讲德和位要相匹,那么你的磨难,你的财力也要和你的过去的经验相匹配。
问:下一个问题就是,咱们知道投资人今天也看到,来了各种年龄段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没看到,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这些投资人,您对他们分别有什么建议?
洪:我就说00后、90后介入资本市场,介入股票越早越好。财商是要慢慢培养的,如果你永远是他是一个富家公子或者是一个大家小姐,你不理解这个钱怎么来,那你容易出问题。那么年纪大的比方说,像我们这个岁数50多岁60多岁甚至更大一点的,你就把钱放在银行就可以了,吃利息。你不要想着再过20年30年,你别想加几个零,加几个零你也没戏了,对吧。但是我们对金钱的态度,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都应该一如既往的尊重,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让钱来创造更多的财富。
钱生钱,复利复利,你每一个投资都不能犯错,你这样才能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你知道在2006年的时候,我去上海给林园装修房子。那个时候,我就晚上睡不着觉,我就想我说我现在要不花这个钱,每年20%的增长到99岁我多少钱。当然不可能永远按照20%,你现在算年化,您看您连林园过去10年也就23%,对不对?我们现在流行的术语叫长期主义,你能有个长期的打算,长期主义,那么你会对自己的这种消费这些东西就会有所这个克制。所以林园以前跟我们讲,总收入的1%消费,如果你今年挣了100万,或者这个月挣了100万,你花1万块钱是合理的。
问:让我们接下来问一个稍微尖锐一点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知道叶飞、董宝珍,他们公开的爆料市场上很多的黑幕,其中叶飞还隔空对林园喊话,说让他站出来说几句,甚至董宝珍也说林园、王亚伟不应该保持沉默,对这样的事情,你有没有这个看法?
洪:我们都不太关注这些事情,因为这个跟我们没关系。现在监管很严,你买什么股票卖什么股票,这个大数据都知道。像这样的,比方说这些小市值的这种,我们都不碰的,不会在意。所以没关系的事情,我们也没太注意,这个事情首先就不合规,不合规首先你就没有必要去应付他这些东西。
问:你自己有哪些比较推荐的投资类的读物?
洪:推荐的投资阅读,我就觉得像在价值投资的理念上,巴菲特的书可以看一下,张磊的《价值》,可以看一下,我们但斌总的《时间的玫瑰》也可以看。但是你要说具体操作,还是要看林园的书。他接地气,并且这些年来30年的数据已经说明了,它这个东西是对的。我以后会把通过不同的侧面来把它这个东西再写出来,希望呢通过这种思想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受益。
问:对您来说最激励或者最打动您的投资的格言或者金句,能不能总结一下给我们的这个投资者。
洪:这个是美国总统亚伯拉汉林肯说的,“我走得很慢,当我从不后退”。那么在价值投资的路上,在投资股票的路上,你要每一步都不要犯错,你这样才能做到复合增长。别人走得快让他走,我们就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慢慢走。你想想每年10%的复合增长,那就是7年半翻一番,20%三年半,25%二年,我们不想走的太快,但是我们想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复合增长》这本书是我从2019年《林园炒股秘籍》增订版出来以后,又出了一本书,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那么把林园在投资上如何做到100%,如何让自己的资金稳步往上涨,那么在里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希望朋友们通过读这本书,在投资上,在思想上,在行为上,都有收获,最后祝大家投资顺利,一切安好。
谢谢朋友们。

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