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及原因

(2022-03-24 20:40:49)
标签:

转载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年级新生入学,怀着满腔的喜悦、满脑子的新奇,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欢欢喜喜地跨进学校的大门。但是不久,就有孩子不愿上学了,其中少数大胆的,竟从课堂冲出来,哭着闹着要回家,说学校不好玩。为了顺利地拼读音节,许多六七岁的孩子深夜未眠,连陪着“受罪”的家长,也连声叹息:“现在的孩子,怎么学得这么苦!”

  这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教学现象。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各种厌学情绪,其主要表现为:动力不足,只知道家长让他来上学不能不来;积极性不高,懒于思考和回答问题;依赖性强,遇到学习困难就喊家长、老师,希望别人提供现成答案;情绪不稳,成功可以使他们兴高采烈,失败又可使他们垂头丧气。

   天真活泼的孩子本应对语文学习满怀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呢?分析一下,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学习目的的功利性:

     学生在经过了“减负”之后,作业量减轻了,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压力却丝毫没有得到舒缓。学习带上了很浓的功利性,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只是表现在对考试成绩追求上。

   2、学习空间的封闭性:

     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课文,学生百读不厌,爱不释手。但是由于教师没能有效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善于挖掘教材中与孩子情感共鸣的因素,不善于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致全无。

  3、学习方式的单一化: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讲台上的讲,课堂成了“讲堂”,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由于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经验世界变得乏,使得所学“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十足的水平。

   4、师生关系的专制化:

     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平等中的首席”。然而,多年以来的教学习惯使教师游离于专制与民主间,造成“虚假”的平等,师生关系恶化,影响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的程式化:

    程式化评价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以追求标准答案为唯一目的的一种缺少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如:“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有学生答案是“春天”,老师却宣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被扼杀了,学习兴趣也在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中淡化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