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与雅各洒泪而别175(创50:1-14)
(2019-04-29 11:58:25)分类: 查经系列-创世纪 |
以色列人与雅各洒泪而别(创50:1-14)
【创五十1】“约瑟伏在他父亲的面上哀哭,与他亲嘴。”
【创五十2】“约瑟吩咐伺候他的医生,用香料熏他父亲,医生就用香料熏了以色列。”【创五十3】“熏尸的常例是四十天,那四十天满了,埃及人为他哀哭了七十天。”
根据埃及的文献,从一个人的去世到安葬,时间各有不同。有时熏尸需要十六天,裹尸三十五天,安葬七十天,共一百二十一天;有时熏尸需要六十六天,准备安葬四天,安葬本身二十六天,一共九十六天。在另一处,我们得知熏尸需要长达七十或八十天,安葬十个月(见E·A·W·布治,《木乃伊》)。时间的长短在于已故者家族的贫富以及所处埃及的历史时期。雅各作为宰相的父亲,得到了当时最好的待遇。他的熏尸持续了四十天,为他的安葬所做的准备又花了七十天。这是所宣布正式的哀悼时期。
【创五十4】“为他哀哭的日子过了,约瑟对法老家中的人说:‘我若在你们眼前蒙恩,请你们报告法老说,”
第4节的哀哭是名词
“法老家中的人”说明,法老本人并不在葬礼的现场,但他的家人在。(“约瑟对法老家中的人说,”因约瑟正在守丧期间,不剃头刮脸,故不能亲自面见法老(参四十一14),故托人转禀。
约瑟要亲自送雅各返回迦南,必须得到法老的同意。这不仅是官场规矩,可能也可以确保路上的安全。约瑟之所以没有亲自当面向法老报告,可能是他不愿意离开葬礼现场,或因葬礼中人被认为是不洁净的。
【创五十5】“我父亲要死的时候,叫我起誓,说:“你要将我葬在迦南地,在我为自己所掘的坟墓里。”现在求你让我上去葬我父亲,以后我必回来。’”
【创五十6】“法老说:‘你可以上去,照着你父亲叫你起的誓,将他葬埋。’”
表明法老信任约瑟的话,这乃是约瑟多年来言行合一所得来的信用。
【创五十7】“于是约瑟上去葬他父亲;与他一同上去的,有法老的臣仆,和法老家中的长老,并埃及国的长老;”【创五十8】“还有约瑟的全家,和他的弟兄们,并他父亲的眷属,只有他们的妇人、孩子,和羊群、牛群,都留在歌珊地;”【创五十9】“又有车辆、马兵,和他一同上去;那一帮人甚多。”
动词“埋葬”在创世记50章出现了7次,主要出现在50章程上半部分(5,6,7,13,14)。每一个人罪人都在死权的控制之下,但罪人却仍然疯狂地控制着别人。
“有法老的臣仆,和法老家中的长老,并埃及国的长老,”原文在‘臣仆’的后面并没有‘和’字,表示‘法老的臣仆’是总体称呼,它包括下列两类:一类是‘法老家中的长老’,即宫廷贵戚;另一类是‘埃及国的长老’,即guojia的达官宿老。长老:应该指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而且掌握一定的quanbing,与死更近的老年人。
“又有车辆、马兵,那一帮人甚多。””表示雅各的葬礼的确是一场隆重的葬礼,类似的国葬场合,所以有护送的军队。埃及官员们的隆重护送部分是因为约瑟在埃及的显赫地位,部分是因为埃及人喜欢参加这样的葬礼,当然也有雅各的安葬面临迦南人的阻挠或其他危险,因此需要法老保驾护航。
【创五十10】“他们到了约但河外,亚达的禾场,就在那里大大的号咷痛哭;约瑟为他父亲哀哭了七天。”【创五十11】“迦南的居民,见亚达禾场上的哀哭,就说:‘这是埃及人一场大的哀哭。’因此那地方名叫亚伯麦西,是在约但河东。”
“他们到了约但河外,亚达的禾场”,“亚达的禾场”到底在什么地方历来有争议,但所谓禾场,大致相当于公共广场。‘约但河外’原文指‘约但河的对面’,可随写书人的意思,或指‘约但河东’(参申一1原文是‘约但河外’),或指‘约但河西’(参赛九1);此处若照11节,应指‘约但河东’,但那里的原文仍是‘约但河外’,翻译上可能有问题(约但河外,送葬的队伍没有选择最短的路线,经迦萨穿过非利士地,也没有经过别是巴,而是绕过死海。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条迂回的较长路线,这可能是出于zhengzhi原因。我们对希克索斯时代埃及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所知甚少,南巴勒斯坦局势的不稳定可能导致约瑟选择了这一条到希伯仑的不寻常路线。)。故‘亚达禾场’的正确地点,究在约但河东或河西,因别处圣经未再提到,不得而知(有谓11节提到‘迦南地的居民’,因此应该是在约但河西)。不过,由于约但河是在死海的北面,而希伯仑位于死海的西面,因此可以推断,‘亚达禾场’应在希伯仑的北面(亚达的禾场」禾场是一大块用牛来碾谷子的空地,能容纳随约瑟而来的大队人马。亚达可能是主人的名字,也可能指这里长满了王紫萁,因为希伯来文`atad就是王紫萁。)。他们可能因途中不靖,而放弃直接从歌珊地沿地中海到希伯仑的近路,特意绕过死海东面,转西涉过约但河,再转南进入希伯仑。
【创五十12】“雅各的儿子们,就遵着他父亲所吩咐的办了,”【创五十13】“把他搬到迦南地,葬在幔利前,麦比拉田间的洞里;那洞和田,是亚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仑买来为业作坟地的。”【创五十14】“约瑟葬了他父亲以后,就和众弟兄,并一切同他上去葬他父亲的人、都回埃及去了。”
雅各葬在应许之地的麦比拉洞中,实际上麦比拉洞不仅是创世记第50章的中心,也是创世记1-50章的中心:创世记25:8-10,“8亚伯拉罕寿高年迈,气绝而死,归到他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9他两个儿子以撒,以实玛利把他埋葬在麦比拉洞里。这洞在幔利前,赫人琐辖的儿子以弗仑的田中。10就是亚伯拉罕向赫人买的那块田。亚伯拉罕和他妻子撒拉都葬在那里”(另参创世记23:19)。麦比拉洞所在的希伯伦,曾是大卫的都城,后大卫迁都耶路撒冷。换言之,希伯伦的属灵地位应该转向耶路撒冷。
麦比拉洞的重要意义?
在圣经中,洞穴常常指天然的、卑微的避难所,为躲避神的愤怒、患难和仇敌(创世记19:37,约书亚记10:16-27;士师记6:2;撒母耳记上13:6,22:1;列王记上18:4,18:13,19:9;诗篇142:1,以赛亚书2:19,希伯来书11:38,启示录6:15)
一、 麦比拉洞绝非虚构的地方,而是一个真实的位置--在“迦南地,葬在幔利前,麦比拉田间的洞里”。而每一次提到麦比拉洞,都强调她的相对位置:在幔利前,为什么?因为幔利那里有一座圣坛:“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13:18);“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18:1a)。寓意:麦比拉洞呼喊人类给予死亡以双倍的关切;它让我们知道,死亡分割着两个真实的世界;而经过死亡,人类有两个真实的未来:天国,或者地狱。不仅如此,这块墓地是唯一的,是唯一通往天国的道路,与全世界所有的墓地不同。换言之,唯有购买此墓地的亚伯拉罕的子孙才能承受属天的产业(路加福音19:9,加拉太书3:6-9等)。麦比拉洞一方面包含着充分的末世论信息——这世界降卑审判, 这世界的王与被赶出去(约翰福音12:31);这是圣经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它可以预表那降卑进入人间,作我们避难所的耶稣基督,他是我们的逃城。
二、 这地是用重价买来的:“那洞和田是亚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仑买来为业,作坟地的”。另参创世记23:16,“亚伯拉罕听从了以弗仑,照着他在赫人面前所说的话,把买卖通用的银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给以弗仑”。( 马太福音13:46,哥林多前书6:20,7:23都有重价相关信息)寓意:我们罪得赦免进入永生,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作了我们的赎价,成为我们的赎罪祭。
三、 圣经将麦比拉洞聚集的一家人称呼为活着的人,这彻底翻转了人类对死人的定义。
1、 创世记连续4次称先祖返回麦比拉洞是返回“本民那里”(创世记25:8,35:29,49:29,49:33)。“本民”都是活着的人。从来指活人,或活人组成的国度与家族(11:6,14:16,17:14,17:16等)。
2、 这是主耶稣的教导:“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马太福音22:32)。
寓意:麦比拉洞就是一条窄门,是通往天国的:“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马太福音8:11)。麦比拉洞埋藏着永生的秘密:“25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26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27马大说,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约翰福音11:25-27)。关于我的民,还可以参考以西结书37:13,“我的民哪,我开你们的坟墓,使你们从坟墓中出来,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