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12因缘的肤浅理解
(2012-12-29 12:05:24)
标签:
杂谈 |
今天看了一篇伊能静的博客,叫“和自己的身体谈恋爱”,突然萌生了我一直想写一篇有关人生12因缘的冲动,当年我在西园寺听济群法师讲法时,对这个就很有感悟,多少年过去了,今天在徐州,看着窗外的雪景,听着大街上震耳欲聋的流行歌曲,在2012年马上要说再见的时候,我要写下我的感受。
12因缘从时间顺序上是正序:一是无明,就是灵魂在未投胎时是在完全黑暗中徘徊;二是行,指在黑暗中灵魂的行为可能是善可能是不善,这样的意志和行为是没有支配的;三是识,指刚投胎后灵魂给生命带来的心识;四是名色,指胎儿在子宫里逐步形成的精神和物质的形态;五是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种感觉器官;六是触,相当于出胎后开始接触外界事物;七是受,即对苦乐等的感受;八是爱,即生起贪爱等欲望;九是取,指追求色、香、味、触等;十是有,即生存的环境;十一是生,即来世之再生;十二是老死,是人生的终结,这12因缘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所以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缘起学说。
解读12因缘的核心是从后往前捋,捋这个词我特别喜欢,就是一点点的往前寻找,一直找到头,就叫捋顺了,下面我们就一点一点往前捋:
老死:这是人生的终点,当然也是轮回的起点,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开始往前捋,人这一生有很多烦恼,所有烦恼的根源核心是恐惧,从恐惧衍生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紧张、羞耻等等各种情绪和纠结,那么人生恐惧什么呢,核心就是怕死,为什么怕死呢?就是因为有“生”,因为有生怕失去所以怕死,生是老死的缘,所以要从生再往前捋!
生:生就是活着,活着的背后或者核心是什么呢?活和死有什么明显不同的,生死一线的关键点是什么呢?是“有”,是思想行为,就是说活着就是有思想和行为,死了的尸体就思想和身体都一点都不动了,就是说有是生的核心,有是生的缘,要从有再往前捋!
有:有就是人活着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总合,佛把它称为“业力”,拥有的物质的财产和精神的思想越多,业也就越多,当然业也有善业和恶业,也可以理解为负担,所以越简单越放下业越少,越轻松快乐,但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有又从哪里来呢?业从何来呢?缘自于取!取是有的缘,我们再从取往前捋!
取:取就是对各种物质的追求和获取,这是人生的常态,是人生的最真实写照,我们活着这几十年就重复着这样的模式,物欲无止境,所以烦恼永长存,那么人为什么要取呢?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是爱!爱是取之缘,所以要从爱再往前捋!
爱:爱就是喜爱和贪爱,因为爱所以取,很多取甚至贪都打着爱的幌子,爱是一个含义很广的词,好像因为爱,什么都可以做,就可以不顾别人的感受,那么爱又是从何而来呢?爱是因为受而来!受是爱的缘,我们又从受开始往前捋!
受:受就是人们的感受,对苦和乐的感受,因为对苦的感受不喜欢所以回避,因为对乐的感受偏好所以爱和贪,感受是每时每刻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对受的觉察是人的生命质量的体现,没有受或者对受不敏感的人也就没有了生命质量,那么受又是从何而来呢?受来自于触!因为人的精神和肉体与外部世界产生接触,就有了受,触是受之缘,我们再从触往前捋!
触:触就是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与外界的连接,这种联结靠什么呢?触从何而来呢?靠六入!六入是触之缘,再从六入往前捋!
六入:六入就是人的六个感官,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和认识机能,因为有这些感官和功能,人就可以与外界连接,而六入又是从何而来呢?是名色,名色是六入之缘,再从名色往前捋!
名色:“名”指人的精神活动,“色”指人的肉体,“名色”则是指有意识活动的人体,那么这种有意识活动的人体又是从何而来呢?来自于识!识是名色之缘,再从识往前捋!
识:“识”是指人的投生一刹那间的精神本体的活动,相当于通常讲的“灵魂”,人体生命是托“识”而成,导致这种精神本体如此投生(或投富贵人家,或投贫穷人家,或投生为畜牧等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识又从何而来呢?来自于行,行是识之缘,再从行往前捋!
行:“行”一是指人的一切(包括前生今生)思想行为(即业行),二是指推动这些思想行为获得一定果报的过程和力量,就是说你这一世所有的思想行为的行,都会对下世投胎时的识造成影响,这就是佛学的轮回的核心,来世的果来自于今世的因,今世的果来自于前世的因,那么行又是从何而来呢?来自于痴!再从痴往前捋!
痴:痴就是无名,就是愚昧无知,人之所以致力于种种不善的“业行”,是由于无知的结果,人的一生和人世间之所以有种种“苦”的现象,根源全在于“痴”,这是苦的最后根源。
佛陀最后悟到这12因缘的因果关系,就把人生看透了,他总结最核心的是“生”、“爱”、“痴”,教育人们不要再痴迷,不要再执著于爱,不要再恐惧于生,一切都是缘起,一切都是轮回,最后是如何消灭轮回,当然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我今天也只是把我这几年对12因缘的初步理解写出来,还理解得不深,估计人活一辈子就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也许这问题会永远困扰着我们,我们尽量去解答它吧。
2012年12月29日 中午
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