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也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成立第71周年。在每年的这一天,全球150多个国家都会共同举行庆祝活动,呼吁人们关注饥饿问题,加深人们对“确保人人享有安全和营养食物必要性”的认识。
而2016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今天,全球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日益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涝和干旱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气候的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
而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什么影响呢?一方面,气候变化让粮食生产变得更加困难,而这又导致占贫困人口绝大多数的从事小农业生产的农民难以脱贫;另一方面,它对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全球目标造成了威胁。
知识点: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193个国家对涵盖消除贫困与饥饿、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水与环境卫生、能源、气候变化等在内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承诺,其总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消除饥饿。
你可能不了解,世界人口的九分之一也就是差不多8亿人口每天晚上是饿着肚子进入梦乡的。我们已经生产出了足够养活每个人的粮食,为什么仍然会有人挨饿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贫穷、战争、自然灾害和浪费。据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如果要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我们就必须学会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和获得我们所需的食物。
消除饥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个目标看起来宏大,但是从我们身边最简单的小事出发就可以帮助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改变他们的现状,也可以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得更加健康,让不断增加的人口获得足够的食物。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少吃大鱼大肉。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民饲养的牛、羊、猪等家畜,而畜牧业消耗的水、土地等自然资源也是非常大的。此外,为了饲养牲畜,数百万亩雨林被夷为平地开辟牧场遭到了破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每周少吃一顿大鱼大肉,用蔬菜、豆类替代,既对身体有益也对环境有益。
避免浪费粮食。
为了生产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更糟糕的是,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近三分之一的食物都被白白浪费掉了。浪费食物意味着在生产食物过程中消耗的资金、劳动力和能源、土地、水资源的浪费。而被浪费掉的食物往往会被送往垃圾填埋场,在腐败的过程中这些食物垃圾排放出的甲烷会给环境带来极大伤害。
我们可以只买需要的食物,挑选不太好看的果蔬,饭菜按需制作,剩饭剩菜能继续食用不要随意倒掉,在餐馆记得打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
知识点: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此日期前最佳”和“此日期前食用”雨很大区别。有时候,已经过了“最佳日期”的食品仍是安全可食用的;而在“此日期前食用”则表示过期食物不再安全可靠。因此,在购买食物不要冲动囤积,要看清食物的保质日期,购买后也要尽快食用。
保护自然资源。
地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水和动植物。如果没有水和土壤,我们便无法种植粮食,喂养牲畜。而如果水源和土壤都污染,我们很难生产出健康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好自然资源。
我们可以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多用环保的清洁用品减少水污染,使用低能耗的家用电器,分类处理垃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多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知识点:刷牙时应关闭水龙头,根据统计刷牙开水龙头耗水约为6升,关闭后用量不到1升。水龙头如果漏水一定要及时修理,一只漏水的水龙头每年浪费掉的水可能超过1100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