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065
  • 关注人气:20,5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2016-08-06 09:42:59)
标签:

杂谈

(本文综合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6年3月刊《寨卡来袭,你准备好了吗?》一文及2016年8月刊《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一文,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里约热内卢将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此外,这次夏季奥运会也是继2014年世界杯后又一巴西体育盛事。这次巴西奥运会,面临的挑战可不少,除了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还有安保问题、寨卡病毒……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虫媒病毒,不耐酸、不耐热,离体条件下抵抗力较弱。该病毒有包膜,直径40~70纳米,主要通过伊蚊叮咬感染和传播。

寨卡病毒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它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森林中的猕猴身上被发现,也因此而得名。但长期以来,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赤道区域的猴子之间传播, 因此人们才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性的研究。


近十年来,虽然在偏远的太平洋岛屿,偶尔也有该病毒感染人的零散事件发生,但由于感染症状一般较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15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寨卡病毒首次出现在美洲,而今年2月,该病毒的传播区域又扩大到包括美洲大部分地区以及非洲、 大洋洲等地,在28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出现,这才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伊蚊


那么,为什么寨卡病毒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呢?寨卡病毒之所以在南美和中美洲迅速传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地区的人群从未接触过寨卡病毒,缺乏免疫力;二是该地区广泛存在传播病毒的虫媒——伊蚊。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仅在2015年,该国就有44万~130万人感染了寨卡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2月1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称,未来12个月内,估计美洲将有三四百万人感染寨卡病毒。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的感染途径相似,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也警告,凡是在登革热流行的区域,都有可能大规模暴发寨卡病毒,致使其流行,应引起高度重视。


寨卡病毒有什么危害?


大部分感染寨卡病毒的人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然而大约有20%的感染者会出现发热、 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症状。最让人担心的是,在寨卡病毒流行的巴西,出现了大量患小头症的新生婴儿。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患小头症的新生儿


最新的一项临床医学调查证实,在患小头症的婴儿脑部发现有该病毒的存在,这进一步证明,孕妇如果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神经发育畸形和小头症,引起儿童智力障碍和痴呆,这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妇应避免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另外,哥伦比亚、牙买加、 巴拿马等美洲国家的卫生部门,甚至建议本国妇女推迟怀孕。

常用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消灭幼虫,把灭蚊药倒进蚊子产卵的水域;二是消灭成虫,把灭蚊药混进烟雾喷洒。 但效果都不太好。


“自限性基因”让这届奥运更安全


虽然蚊子防不胜防,但英国牛津大学Oxitec公司的产品或许能派上用场哦。

1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蚊子有两个特性。一是雄蚊子不叮人,只有雌蚊子才会叮人;二是雄蚊子非常擅长找到雌蚊子。 


2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Oxitec公司的科研人员把自限性基因转入雄蚊子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入的这段基因可以表达为一种能够充当 “开关” 、 控制其他基因活性的蛋白质。



3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被改造的雄蚊子可以顺利长大成年,但它已经携带了自限性基因。


4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当这种雄蚊子被释放到野外,并且和雌蚊子交配后,它们的后代会继承这种自限性特征,在成年前死去。

 5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这是因为具有“开关”作用的蛋白质打开了幼虫体内的自限性特征基因,关掉了幼虫存活的必须基因。

 6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通过1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证实,这个办法确实可以减少蚊子的数量,对于人类可谓安全,对于环境无害,而且性价比高。

这项技术在巴西已经扩大了试点范围,说不定能让这届奥运会更舒心呢!

编辑:赵翠

商业合作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 xueyn@cast.org.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