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人类踏入之前,极地是自然上演神奇魔术的舞台。南极大陆覆盖有世界最大的冰盖——南极冰盖,平均厚度约2200米,冰盖四周流动,最终流入海洋,形成无数巨大的冰山。而在密不透光的地下,数十万年的时光像一个魔法师,让巨大压力下的雪层改头换面,冰中的气泡消失,细小的冰晶体融合,形成坚硬、蓝色的冰川冰。当流动的冰川邂逅悬崖和山峰时,深藏在冰盖内的蓝冰溢出,献出自己水晶般透明的内心。
而在北极,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导致夏天更多的水分从海平面蒸发进入大气,降雪增加。到了冬天,急剧降低的温度使海冰堆积,将一片被几块大陆环绕的海洋变成冰天雪地。而在一些开放的水面,海潮受到岛屿挤压,水流异常湍急,几乎不被冻结。冬天的斜阳和极夜,寒气逼人,气温很少高于-50℃。海冰之下则是一片宁静的海洋,与水面上狂暴肆虐的情形迥然不同。
极地的动物改造基因与冰雪和谐相处。企鹅鳞片状重叠、密集的羽毛连海水也难以浸透,皮下脂肪保证了体温的恒定。南极的蚊子学会了在冰中睡觉,只在夏天的三四十天里迅速解冻,觅食繁殖。北极旅鼠出生仅20天就结婚生子,一对旅鼠从春天开始,一代又一代以指数级增长,到秋天可繁殖几十万只。而在极昼、极夜的漫漫孤寂里,许多人无法越过内心的障碍,“南极病”告诉人类,在与极地的相处中,我们是后来者,尚需时间去磨合。
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地球的环境变化进程、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福祉。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使两极变暖加快,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两极地区平流层臭氧空洞导致季节性紫外线的增强。自1957-1958国际极地年以来,南极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的天堂,在那里全世界科学家为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而合作、奋斗。
身处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曾留下一张图:一个手掌,手心有个窟窿,意思说,打猎时要手下留情。简单的图案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活着不是掠夺的借口,只有珍惜,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从探险先驱进入极地开始,人类出现在这里才短短百十年,这里不仅孕育了美丽的极光、憨态的动物、壮观的冰盖,也蕴藏着人类的危机与希望,人类最终会打开哪个盒子,答案就在自己的手上。
虽然没去过极地,但是看了秦院士的这篇文章,是不是更想去极地看看了呢?嘿嘿,那你们就赶紧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科学家,也去极地做研究吧!
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4年第2期。
编辑:张旭
一个365天天天科普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