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揪心!埃及航空一架客机被劫持,为了以后还能愉快地一起玩耍,我们需要再好生了解下你,飞机君……坐飞机时哪个位置最安全?乘客应该如何为紧急情况做准备?今天小编将为你揭开坐飞机必看的安全常识。
坐红眼航班不安全?
红眼航班指的是起飞时间在零点之后的航班。2002年,民航局曾禁飞过红眼航班,当时规定,除非特殊情况,凌晨0~6时禁止国内航班起降。2006年,民航局解除“禁飞令”,放开凌晨0~6点时刻的航班。中国民航大学李汝副教授认为,红眼航班并不是不能坐的。红眼航班飞行时间比较长,相比白天的航班,驾驶员的行为活动能力下降,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而且驾驶员每月的总飞行时间是有限制的。安全不安全主要是靠驾驶员飞行经验的积累等因素来决定。
持相同观点的中国航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王亚男说,对于夜间航班,飞行员在操作上会有困难,但是开夜间航班是飞行员资质考核的一项内容,就像我们平时开车,夜间开车是驾驶员技术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对于夜间起降的航班,机场会有灯光系统,航路上会有导航、气象方面的保障。航空公司也会保证夜间航班的飞行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他们在夜间有比较好的精神状态飞行。王亚男建议,大家若是乘坐红眼航班,可以选择知名的大型航空公司,因为这些大的航空公司选择机组人员的条件更高、保障航班的能力都会比较强。
飞机上有保命座椅吗?
网传,最好的座位在飞机的倒数第五排的中间,原则是靠过道比靠窗安全,飞机后部比前部安全,这是真的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赖姜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认为,安不安全是要看哪里遭到了破坏,靠近什么部位,是什么故障,根据故障来判断,这涉及到诸多因素,就好比开车时,你的车被追尾,那车尾部就不安全,如果你撞了前面的车,撞的前部就不安全,飞机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位置。
专家建议,飞机上离应急出口或者舱门近的位置,以及靠过道的位置相对来讲能够更快脱离飞机。无论怎么样,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完全听从乘务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在黄金90秒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撤离,听从乘务员的安排是最重要的。
乘客应该如何为紧急情况做准备?
在利用紧急滑梯撤离的情况下,你所做的最好准备就是熟悉安全出口的位置,准备按照飞行和机组人员的指令,穿上有利于滑行的衣服,准备撤离。高跟鞋可能会使你在滑行过程中受伤,因此,如果你正好穿的是高跟鞋,在你离开座位前,要把它们脱下来。如果需要使用氧气罩,你首先要确保自己把氧气罩戴好。如果机舱的压强正在减小,你可能面临失去知觉的风险。如果戴上面罩,你就可能有机会在昏倒之前,帮助你的小孩和其他乘客戴上氧气罩。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坐飞机一定要学会做“防冲击姿势”(如上图所示,具体图解一般都在前排座椅靠背里的安全须知中),这样做是因为受到冲击时,人体会迅速前倾从而撞上物体,采取了防冲击姿势后,能有效减小四肢以及头部作动距离,从而减少四肢和头部受到的伤害。1991年,北欧航空公司一架麦道-81客机坠毁,当时机上共有乘客和机组人员129人。飞机起飞不久升到990米的高空时,引擎突然停止转动,驾驶员试图在一片田地上紧急降落。尽管飞机坠毁,有些乘客受伤严重,但无一人丧生,这与乘客按照指示采取了防冲击姿势有很大的关系。
飞机失事时会让大家写遗嘱?
航空管理部门没有对航空公司做这样的要求,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惯例。作为飞行员,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航班的安全,这里包括飞机的安全以及乘客和机组的安全,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让飞机尽量平稳着陆(包括迫降)。所以说不存在已经判定飞机肯定要坠毁,乘客必然死亡的情况,也就不可能做出写遗嘱的决定。至于一些乘客的自身原因,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写遗嘱,但这是乘客的个人行为,与航空公司的原则无关。
如果根据情景来分析一下,因乘客的要求而写遗嘱的可能性也不大。假如飞机进入特殊情况,机长会要求飞机上所有乘客都在自己座位上坐好,乘务人员检查之后,也会同样按要求坐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时候即使你要求乘务员给你提供笔和纸,那么按照规定,乘务员是不可以离开他的座位的,无法提供。
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会睡觉?
短途航班只有一套机组,机长与副驾驶(可能还有一名观察员),这个时候飞行员是不可能睡觉的,飞机即使有自动驾驶,也要随时根据空管指令调整飞行高度、速度、航向的。国际长途飞行的航班配有两套机组,轮流休息。飞行10小时的航班,轮换机组也只有3-4小时睡觉时间。两套机组,一套在飞行,那另一半肯定在休息。
与10或20年前相比,现在的飞机更安全吗?
在过去15年间,客机发生致命事故的概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不过全球飞机的飞行次数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的飞行次数是过去同期的两倍。如果通过事故率来看,客机的安全性并没发生任何改变。如果你根据事故发生的次数、媒体覆盖的范围和公众的关注度来确定客机的安全性,那么,飞行的安全性就由世界媒体对它的关注度来决定了。例如,2005年8月到9月间的大约7周时间里,总共发生8起不是导致重大伤亡,就是尽管没有人员伤亡,却引起全球媒体关注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