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创办60周年的大好时光里,你对于我国的科技了解多少?很多先进的科学与技术曾经在杂志上有到过哪些精彩精彩呈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创建中草药的“基因图谱”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据此,世卫组织当年就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100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在历尽了数十年之后,2011年,她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美国拉斯克奖。这一大奖在世界医学界也具有很高的声誉,其获得者有近四分之一后来获得诺贝尔奖,被认为是“诺奖风向标”。
20世纪80年代初,屠呦呦在进行科研工作。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
抗疟疾青篙素药物的研制,这是我国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也是第一次从中草药中提取到有效成分治病。多年后的今天,我国中医药领域包括屠呦呦在内的众多科学家们,一直在坚持不懈,致力于能够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这一研究,向前推进,走向世界。
“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无法用西药的那套理论来研究和解释,但在西方人看来,如果不能准确告诉他,用动物和植物作为中药其有效成分的确切分子式,他只会把中药看作一种巫术。”南京紫金医院中医师邹伟俊说。西医和中医不是一套体系,解释的语言自然也有很大不同。“如果用现代成分分析、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情况应会有所改观。”“植物体内成分极为复杂,现在还无法全部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及有效群体有利于降低原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改进剂型,控制生产质量,进行化学合成或结构改造,对探索中草药治病的原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尽管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技术层面上我国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我们相信,今后,我国的科学家们会在中医中药的研究方面,再接再厉,为世界医学以及全人类做出更有益的贡献。
科学家们厉害吧!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医药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是不是特别佩服我国的科学家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一个365天天天上班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