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记得吗,“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结果出炉!

(2015-12-31 17:12:57)
标签:

杂谈

(本文节选自新华网,已授权转载)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报告,调查组认定,“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是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一起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

还记得吗,“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结果出炉!

记者:如何认定事发水域出现的恶劣天气是下击暴流,而不是最初媒体报道的龙卷风?


徐祥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由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牵头国内外气象专家组成的气象调查分析团队,在综合分析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现场勘查航拍资料和当事人谈话笔录的基础上,认定事发水域出现了下击暴流,客轮翻沉是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所致。


目前,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探测下击暴流的主要手段,岳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距事发地点50公里)观测分析显示,事发水域出现了下击暴流的三个识别特征。专家现场勘查、航拍资料和现场目击者回忆也表明,客轮倾覆水域风向符合下击暴流产生的地面直线型大风迹象。调查组综合分析判断,该下击暴流在客轮倾覆位置及其附近的江面上产生了呈直线型的向外辐散强风区,客轮正好处于强风区的影响范围内,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经气象分析和实地勘察,距离“东方之星”号客轮倾覆位置北侧约8公里的老台深水码头附近,确实出现了龙卷风,此龙卷风为同一飑线天气系统下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约为当晚21时20-26分。此区域距离江岸约100米,通过对附近水域5艘船调查走访,龙卷风未影响江面,所以此龙卷风不是客轮翻沉的因素。


记者: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气象部门是否能够对客轮所遭遇的下击暴流进行准确预报?


徐祥德: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下击暴流有一定研究,由于下击暴流导致的空气辐散现象仅仅发生在离地面较近的高度范围内,只有发生在离雷达非常近的距离才能被发现,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探测下击暴流的主要手段,常规气象台站和仪器不能直接观测到。


从2004年开始,美国利用WSR-88D雷达进行了下击暴流识别和预警,结果表明:下击暴流的预警时间与其离雷达的距离有关,距离在20-45公里左右,提前预警时间为5.5分钟;在45-80公里范围内提前预警时间基本为0;小于20公里和大于80公里,则无法进行下击暴流预警。而岳阳天气雷达距事发地点50公里。


还记得吗,“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结果出炉!

目前国内下击暴流识别业务预警算法正在研究当中。


记者:有关事件原因的调查结论是如何认定的?事件调查历时6个月是否时限要求?


闪淳昌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此次事件调查历时6个月,目前国内对于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调查的时限没有规定。事件调查组本着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异常困难,连续作战,紧紧围绕“风、船、人”三个关键要素展开。调查组先后调阅了船舶、企业和有关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收集汇总各类证据资料1607份、711万字;对生还旅客、船长、船员及同水域相邻船舶有关人员和目击者进行了逐一调查取证,形成50余万字的询问笔录;组织专家对船舶进行了细致全面勘查,并委托专门机构对物证进行解读鉴定,进行了反复分析论证。


针对“风”的问题,调查组成立了气象情况调查组对气象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取证,对事发风灾区附近3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4个重点区域进行了多轮实地勘查和空中航拍,先后7次组织上百名国内外专家一起进行专题研究。针对“船”的问题,调查组成立了船舶情况调查组对客轮的稳性复校以及历次设计、审图、建造(改建)、检验合法性进行了调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船舶建造和历次改建以及事发前实载状态的稳性进行了认真复校核算,组织船舶研究单位和船级社进行了船模水池试验及计算分析。针对“人”的问题,调查组成立了适航适任情况调查组,对船舶适航以及船员适任情况进行了调查取证工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了多次风洞和水池模拟等试验,最大程度还原了事发时气象、船舶行驶和船员操作过程,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