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采访专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郑新庆博士,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珊瑚不是植物。珊瑚是有生命的腔肠动物,名叫珊瑚虫。它能固着在海底或岩石表面上,其管状体外壁能分泌出石灰质,用来形成包围软体的外骨骼。这些骨骼能像树一样不断长出分枝,从而建造成珊瑚群体。平时能看到的珊瑚便是珊瑚虫死后留下的骨骼。
群居的珊瑚主要生活在水深0~30m的浅海水域。最典型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它们的骨架连在一起,肠腔也通过小肠系统连在一起。它们有许多嘴,却共用一个胃。它们适合的温度是22~30摄氏度,低于18摄氏度就比较难生存。
珊瑚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美誉,是热带海洋中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珊瑚在造礁的过程中和陆地上的森林一样,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来减轻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由于对阳光中具有很强热能的红外线不断吸收,加之这些气体像花房温室一样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出现使地球变暖的现象。
珊瑚礁是分布在热带海洋的一些海岸、岛礁周围等的以珊瑚外骨骼与石质藻类、贝壳等长期堆积形成的礁体。珊瑚环礁的形成是生物作用和地壳运动等长期结合下形成的。
达尔文曾对珊瑚开展了相当深入和有成就的研究,不仅指出了珊瑚礁发育的一般规律,而且用“地盘沉降”学说加以科学解释。达尔文首先把珊瑚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明确地指出:自岸礁到堡礁,再由堡礁到环礁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即“当火车岩地层这个岛屿的基地,在每隔一段时间逐渐下沉的时候,造礁珊瑚虫继续向上建筑珊瑚岛。”“我们就必须把一个珊瑚岛看作是一座被亿万个小建筑师所举升起来的纪念碑,它表明在这个地点有一块以前的陆地正躺卧在海面下,被埋藏在大洋的深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利则提出了解释珊瑚礁发育的“冰川控制论”。他认为在上个冰川期的时候,岛屿被削平,海水慢慢融化时,在未完全被磨平的火山岛屿的边缘珊瑚礁开始形成,由于边缘环境更适合,增长速度快逐渐形成环礁。
中途岛珊瑚礁下很深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的火山残存物更支持达尔文的学说,但是海平面的变化对珊瑚岛的形成似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