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观察海洋生态?如何提高孩子们的科普阅读,从而促进观察力和写作力的提高?《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何郑燕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实务经验“亲近海洋学习海洋——立体阅读调动孩子的科学好奇心”;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吴福星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南极,探秘神奇的海兽和鸟类!
人头攒动的讲座现场
海洋教育的覆盖面很广,要如何选择切入点?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南方运营中心总监何郑燕老师提到,海洋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人文海洋、社会海洋、自然海洋,往下还可以分支为: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保育、海洋开发、海洋文化等。家长带领孩子学习海洋知识,可以选择与孩子生活最为紧密的方面切入,比如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可以从海上运动皮划艇、少年OP帆船运动中,学习海洋气象、海浪等知识,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5年第8期海洋特别专题中,就有覆盖这样的知识。再比如带着孩子去海滨城市旅行,可以在临行前让孩子学习与当地海洋特色有关的知识,将行与知有效地结合起来,比如《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4年第6期,专门介绍了世界各种颜色奇特的沙滩知识。
而这些在玩中学习到的科普知识,可以更好地启发孩子进行思考,有助于孩子观察力与写作力的提高。从玩海(体验教育)到识海(科普教育),从而让孩子们爱海(生态教育),这样的自然科普教育会让我们的孩子们以及家长朋友们都受益很多。
何郑燕老师通过立体书来启发孩子们思考
何郑燕老师与孩子们亲切互动
获得知力杂志的科学小达人:感觉自己萌萌哒
本次讲座的内容既有科普知识,也有生态环保观念的传递,在互动环节中,来自厦门滨东小学的丁隽哲在自己的学习单中,写下保育海洋,可以做的三件事,见下图:
知力培育科学少年学习单
吴福星老师正在介绍性情凶猛的豹形海豹
南极有哪些奇妙的海兽?
在神秘遥远的南极,生活着这样一群奇妙的海兽:喜欢面带微笑的威德尔海豹,过着一夫多妻生活的南象海豹,10分钟就能吃掉一只企鹅的豹形海豹,总是一副好奇模样的南极毛皮海狮,很像猪却又喜欢吃磷虾的食蟹海豹等等。
面带微笑的威德尔海豹
威德尔海豹是南极极为常见的海豹之一,它头圆而小,眼睛大,似乎给人一种“微笑”的印象。威德尔海豹性情温顺、容易接近,喜欢生活在冰裂隙处,因为它们可随时从冰层的缝隙中浮出海面呼吸空气,或到冰面上休息。
知力科学少年“化身”南极海兽
一夫多妻的南象海豹
南象海豹不仅是鳍脚类家族中最庞大的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成年雄性个体体长可达6米,体重约4吨,而雌性个体较小,长约2.8米,重900千克左右。南象海豹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在结成群体前,雄性之间通过凶残而激烈的格斗和厮杀来争取交配权,胜者则占地为王,生儿育女。一头雄性通常控制几十到几百头不等的雌性,过着典型的一夫多妻制生活。
性情凶猛的豹形海豹
豹形海豹体形修长、肌腱发达,有着像爬行动物一样的大头。它的颈部体侧及腹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有点像豹纹,也因此而得名。豹形海豹是海豹家族中的杀手,无法驯化,只有虎鲸才是其唯一的天敌。豹形海豹捕到企鹅后,会用力前后摇晃,将猎物毛皮剥落,10分钟便可吃掉一只企鹅。
好奇灵活的南极毛皮海狮
南极毛皮海狮的雌雄大小差别很大,成年雄性体长可达2米,重约200千克;雌性体长通常小于1.4米,平均体重34.1千克。与海豹相比,其头部有明显的外耳廓;鳍肢也较其他海豹长,后肢可向前弯曲,以支撑身体在陆地或冰面上站立和行走,行动灵活。
得到南极毛皮海狮相册的知力科学小达人
主食磷虾的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身体呈纺锤型,头部相貌比较特殊,头较长,吻部圆钝颇像猪。食蟹海豹是海豹家族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浮冰上,冬季在长城站附近比较常见。食蟹海豹相互间好打斗,身上往往伤痕累累。它以南极海域丰富的磷虾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