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选自大众科学,已授权转载)
在生物学家们看来,饿和馋都会引起食欲,促进进食,所以这两种感觉的生理基础有很多是重合的。
Leptin(瘦素)和Ghrelin(饥饿激素)水平的波动会促进生物体进食。进食后,脂肪细胞释放Leptin,体内Leptin水平升高,进食欲望下降,若干小时不进食,Leptin水平会显著下降,而Leptin水平下降则会引起另一激素的释放,即Ghrelin,Ghrelin又重新引发饥饿感。饥饿和进食的调节依赖于消化系统的神经信号、血液中营养素的水平以及消化系统相关的激素。
通过负责大脑和消化系统间信号传输的迷走神经,大脑可以判断出不同的营养素;另一方面,血液中葡萄糖、氨基酸以及脂肪的水平等相关信息也会传给大脑,例如当血糖升高时会产生饱腹感;食物消化时消化系统分泌的胰岛素和胆囊收缩素也可以抑制饥饿感,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水平会上升,而Ghrelin也是引发饥饿的重要激素。
相比于其他因素而言,馋只是引起食欲的一小部分,涉及的激素包括内啡肽和多巴胺。内啡肽是一类由下丘脑分泌的可以根据食物的外观、气味、味道增加食欲的神经递质,比如饮食方面,摄取辣椒素可以刺激内啡肽分泌,或者有氧运动到一定时间强度,也会促进内啡肽的分泌。
前一篇:这些椅子,坐了你就不想起来了
后一篇:挖耳草是能挖耳朵的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