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夏季炎热的气候环境,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德国,初夏的气候通常是宜人的,但每当遭受来源于地中海的热浪袭击时,居民们的情绪就会格外烦躁,发生争吵的人数也会大幅度提高。而1994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中,德国球星埃芬伯格因为在场上做了一个猥亵的手势,被主教练“遣送”回国,事后埃芬伯格声称,是美国酷热的天气使他的行为异常。如果埃芬伯格所言属实,那他当时在球场上就是患了严重的“情绪中暑”症。
“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对事物缺少兴趣,对人缺乏热情。
学者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气象条件关系很大,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精神状态,而在气温回升或变化幅度较大时,人的精神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例如,当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躁动不安、叫骂、摔东西、自虐(含自杀)的机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而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大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当然,造成夏季“情绪中暑”的内因还是人体对环境的不适,以及由此产生的食欲不佳、睡眠不足和体内代谢的紊乱,最终影响到脑神经的活动。所以夏季必须注意改善居住环境,既要有效地锻炼身体,又要在睡眠和营养方面遵循夏季的养生之道,平时也要注意克服性格弱点,提高思想境界,做到既“修身”,又“养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夏季“情绪中暑”症的发生。
前一篇:蜘蛛是不是昆虫?
后一篇:为什么“秀恩爱”会被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