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开篇语
在经历了几天的持续高温后,北京又迎来了入汛后最强降雨天气。这场暴雨不仅驱散了酷热,更触发多个气象风险预警。受强降雨影响,北京局部地区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暴雨?而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号又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1是什么原因让北京连降暴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指出,造成北京持续降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东南风将东部海区的水汽持续不断地输送过来,而且夏季温度比较高,这就使大气可含水量增加,大气层拥有足够的水量。
第二个原因是高空的冷涡系统,有冷空气分布到高空冷涡的前部,冷空气就会形成不稳定的高空层结,这样就会发生对流性的降水。在16日和15日的晚上的降水就是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对流性的降水有一个特点就是分布不均,并且呈现短时性的状态。
另外,造成连续降雨的原因除了高空冷涡和东南风的水汽输送之外,实际上还有一股从东北部渤海湾方向吹来的冷空气,也汇聚到华北平原的东部,这几支气流的共同汇聚,形成了北京的连续降水。
2这种连降暴雨的天气还要持续几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指出,北京这种连续降雨的状态预计至少还要持续5天左右。张涛表示,因为形成降雨的几个条件还在继续维持,高空的冷涡系统正在逐渐地,缓慢地东移,甚至是准静止的状态,整个华北平原地区都在它的笼罩之下。在低层来自东南方向的海风还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过来,而且现在正当盛夏季节,白天阳光日晒,地面会迅速增温,水汽上升,这就为大气又积累一轮能量。有时候在夜间,由于地形中风的作用、城市的热岛效应等原因会促发对流性的水汽产生,使得水汽再得以凝结形成降水,一轮又一轮,这样的一个状态在未来的5—7天都会维持。
3暴雨预警信号是如何划分的?
中央气象台针对暴雨发布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不发布预警信号,省级及以下气象部门发布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信号。这四级预警信号有各自的具体标准和防御指南。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针对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信号,气象部门制定了不同的防御指南。以常见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例,在蓝色预警发布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公众应尽快进入安全建筑物内躲避。
4暴雨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夏秋时节的降水常常伴有雷电现象,这种天气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很大。强雷雨天气诱发心脑血管病,一方面有心理恐慌的主观原因,同时也有客观的气象原因。
雷雨天气时,气压一般较低,而低气压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
雷雨天也是哮喘高发的时段。加拿大的医学研究人员通过6年观察发现,雷雨天哮喘患者来医院就诊的数量较平时会增加15。国内医学专家也研究证实:夏季雷雨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 加上气压较低,空气中飘浮的过敏原浓度明显升高,从而容易诱发哮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