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2015-05-11 17:10:38)
标签:

杂谈

(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作者:林文)


随着大气探测手段和天气预报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总体可达80% , 但人们还总觉得天气预报不太准。对于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么看?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目前, 我国短期(1一3天) 天气预报, 特别是24小时以内的短时预报已经达到相当可靠的程度。随着我国中期(4一10天) 数值天气预报水平的迅速提高, 目前4 一6 天的天气预报有较高的可信度。10天以上的长期天气预报, 可指出天气变化的宏观趋势,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至于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 除去由于某些天气现象如龙卷风、冰雹、雷暴空间尺度太小, 生成至衰亡时间很短, 很容易逃过天气观测网的监视, 使预报人员几乎无法进行预报外. 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气象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尽管百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人类对大气运动的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气仍有许许多多奥秘尚未被人类知悉,许多物理过程的机理至今仍缺乏了解,如大气运动与太阳、月亮及其他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与海洋、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我们的认识远没有达到完全了解大气运动客观规律的境地。


另外,即使对于人类目前已知的大气运动变化规律和物理过程,现今的预报工具也不可能真实完美地反映其实际情况。许多应该考虑的因素都没有或无法考虑,如辐射与云之间的相互作用、水汽相变的复杂过程、地表面不均匀物理特性等。数值预报模式数以百计,用于业务预报的模式达几十种,随着认识的深入还会不断引入新的参数,以便更细致地描述大气运动,大气模式会越来越逼真,但在求解微分方程组时不得不做各种各样的简化,加上探测资料的精度和密度不足,致使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难以完全客观地反映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人们认识的目的是要找到“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通路的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由于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向,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这样就有其可预报性。但是,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其不确定因素,是事物发展中并非确定如此的不确定倾向, 因此又表现出它的不可预报性。理解了这一点, 对于正确认识和使用天气预报, 意义十分重要。


最后,也许是强词夺理的理由吧,当天气预报还处于襁褓阶段时,人们对它的期望值不高,即使预报有一次兑现,公众就很满意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天气预报备受公众的关心和重视,人们期望着更准确的预报, 因此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对少的不准确的预报上,并认为较准确的预报是理所当然的。您想是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