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极送来一道菜,其实不是虾!

(2015-04-03 16:06:00)
标签:

杂谈

也许不久后你就能吃上从南极运来的美食——南极磷虾了。今日归来的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声称,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南极磷虾产业从无到有,一条从捕捞到加工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南极磷虾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问题来了,南极磷虾是什么?捕捞南极磷虾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吗?科考队除了研究磷虾,还干什么工作?面对网友们的疑问,知力君给帮大家一一搞明白。

http://mmbiz.qpic.cn/mmbiz/3SsrXDu3WYGsh0hib2q6439TgXYNm12gvB1mKOkTRHVrSLssCCZ7DnaeekKVNQgFEVgDibHt9ZTia952IZe6yvynQ/640?tp=webp&wxfrom=5

Q1:南极磷虾是虾吗,好吃吗?


磷虾其实不是虾,它是南极海域数量最丰富的甲壳类动物,是企鹅、海豹和鲸类菜单上的一道固定美食。磷虾主要分布在南大洋季节性的冰带, 密集区多出现在陆波、冰缘和不同水系的交汇带,如接近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大西洋区沿南设得兰群岛——象岛——南奥克尼群岛南桑德维奇群岛—南乔治亚岛地带, 是目前磷虾渔业的主要渔场。此外, 中国南极中山站以西的属于印度洋区的毛德皇后地和肯普地外海,以及中山站以东的属于印度洋区的玛丽皇后地和阿代丽地外海, 也是磷虾的集中地。


磷虾成体体长50毫米左右, 每尾重约1克。与金枪鱼、牛肉等肉类相比,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更高。据生物学家测定,南极磷虾肉中含蛋白质17.56%,脂肪2.11%,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8种氨基酸,尤其是代表营养学特征的赖氨酸的含量非常丰富。但是磷虾含氟量非常高, 使得它不能捕后直接食用,而是需要作一番处理。磷虾身上的氟一般主要分布在壳上,所以脱壳是很必要的。


Q2:捕捞磷虾会破坏南极生态平衡?


作为食物链底层的一个重要环节,磷虾这种微小的生物却“养活”了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庞大的生物。但是,科学家发现,即使在一个相对很小的生活区域内,磷虾物种内的变异程度仍非常高,它们正在对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变化。而地球表面的变化正在给海洋和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造成越来越多影响。在南极,冰川加速消融、冰架崩塌,冬季海冰面积缩减,更让生活在这里的生命们应对不暇。最让人担心的是,食物链可能发生某些人类尚预想不到的改变,其将导致的后果,现在还难以估计。因此人类开发南极磷虾资源,需要十分谨慎小心。


“南极海洋生物养护公约”(CCAMLR)规定,包括磷虾在内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种群分布情况,确定区域或次区域进行限度内的捕捞。根据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规定,南极磷虾的年总捕捞量限制在65万吨左右,而2006年的捕捞总量也只有24.5万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捕捞与渔业工程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大洋考察队队长黄洪亮黄洪亮介绍,我国已于2007年加入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该委员会规定各国在开采南极磷虾前必须向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报批后才能捕捞。


而且对各国捕捞的管理非常严格,2009年在南大洋海域,中国3艘进行磷虾捕捞作业的渔船违反了国际规定,捕捞的磷虾被禁止卖到国外。更何况,由于南极捕捞生产成本高、风险大、条件恶劣,当前南极磷虾年产量还没达到这一限额。生物学家们估计,如果每年磷虾的捕获量不超过5000万吨的话,不会影响南大洋海域的生态平衡,磷虾会正常地生长与发展。所以在尊重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南极海产品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菜谱,还是有可能的。

http://mmbiz.qpic.cn/mmbiz/3SsrXDu3WYGsh0hib2q6439TgXYNm12gvMhNUAFTI9IVpyS5dJ0KcV6gHaichDGTKkzQAT75ibDSvMZTotYibwa2KQ/640?tp=webp&wxfrom=5

Q3:磷虾除了能吃,还有别的作用吗?


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南极磷虾医用价值可能更胜于食用价值。国内已有生物技术公司进行磷虾医用制剂开发,其中包括磷虾酶愈伤功能研究。南极磷虾含有的DHA和EPA,更是大脑营养所不可缺少的,能有效健脑、延缓脑部老化、缓释精神紧张,是名副其实的脑黄金。南极磷虾还有工业价值,利用磷虾制成洗涤剂的清污效果超过加酶洗衣粉;磷虾中存在紫外线屏蔽物质,今后化妆品中可能出现一种“磷虾防晒霜”。


Q4:除了磷虾,南极科考还科考啥?


南极是一个独立的大陆,它的演化历史是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南极的地球科学,无法理解地球的整个演化历史和过程。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利用南、北两极特有的科学资源,开展了以气候环境变化为主要方向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涉及的领域有空间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科学(冰川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生命科学、人体医学等多个学科和学科领域。


本次科考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深冰性钻探、冰水观测、天文和地磁等观测考察项目,雪龙船还将执行南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主要在水文、气象、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方面开展多学科、多项目的考察。此外,我国还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相关数据,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测绘保障的自主性,还将提高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定轨精度。所以那些说去南极科考就是为了捕捞磷虾的人,可以安静会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