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猩球崛起》没用猩猩是怎么拍的?

(2015-03-13 17:35:45)
标签:

杂谈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5年3月刊,图文:卿云然)


或许你认识《指环王》中的“神经质”咕噜,也知道《猩球崛起》里的猩猩首领凯撒,但你能想到这两个迥异的角色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吗?演员安迪·瑟金斯在影片中未露真颜,就已经征服众多粉丝,他就是传说中不看颜值看演技的实力派。而瑟金斯有如今的成就,还要得益于蓬勃发展的动作捕捉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约翰逊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动作捕捉技术,该技术最初只运用于医疗事业,进入影视领域后,没想到还起了奇效。动作捕捉技术就是将真人表演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先是借助高科技手段把表演者的动作捕捉下来,然后把其作为电脑中的虚拟角色的运动依据,使虚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能像真人一般自然逼真。这项技术,让电影《猩球崛起》不用猩猩,也能拍出来。


户外捕捉记录面部:《猩球崛起 》(2011年)

看过《猩球崛起》系列的人,一定会感到困惑,影片中具有真情实感的凯撒等角色到底是怎么来的?难道导演真去请了猩猩来表演?其实该系列电影中并没有一只真猩猩,全都是由人来扮演的。

http://mmbiz.qpic.cn/mmbiz/3SsrXDu3WYGzkCpS4j5Mxru7p64U9KrXEwpfgAJcWLgH0SWHsGQExicULx9gpH4jCxtNzHRO1RcBmzXlcLeJGfA/640?tp=webp&wxfrom=5

拍摄《猩球崛起》时,表演者们已经能够走出捕捉车间,亲近大自然了。因为传统的动作捕捉技术主要是光学式动作捕捉,即通过监视和跟踪演员身上的特定光点来完成动作捕捉,所以非常害怕光线干扰。为了走到户外,负责动作捕捉的维塔工作室必须要解决光线干扰问题,最后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把演员身上的反光标记点换成了主动发射红外线的LED灯,再用红外摄像机进行数据捕捉,光干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拍摄续集《猩球黎明》时,当环境较暗甚至拍摄夜戏,就会在动作捕捉服上安装更亮的LED灯,使摄影机能更好地捕捉动作数据。此外,动作捕捉摄影机的线缆也消失了,全部换成无线数据传输。


《猩球崛起》系列在面部表情捕捉上也有重大突破—在《阿凡达》的基础上,开发了“脸部肌肉组织模拟技术”。演员表演时,除穿捕捉服外还要戴上专用头盔,头盔前面安置有摄像头,专门用来记录演员的面部表情。新技术还将原有的皮肤和内部肌肉模拟软件做了改进,为凯撒丰富的面部表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茁壮成长塑造经典:《指环王》(2001年)

其实安迪·瑟金斯不仅塑造了猩猩凯撒的经典形象,电影《指环王》三部曲中的咕噜的角色,就曾让他大放异彩。当时怎样塑造咕噜,成了个摆在导演彼得·杰克逊面前的大难题。导演最初想通过电脑特效来完成这个艰难任务,但原本只担任配音工作的安迪·瑟金斯却提议由自己来饰演咕噜,而他最后成功了。

http://mmbiz.qpic.cn/mmbiz/3SsrXDu3WYGzkCpS4j5Mxru7p64U9KrXoJ9Nesowrjuhxl4OUmeqggBFYia1eo8f1kYsEOthr6U8ZZfCQZhnl0Q/640?tp=webp&wxfrom=5

瑟金斯虽然演技过人,但受当时动作捕捉技术的限制,咕噜的拍摄被分成了四个部分,瑟金斯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首先,瑟金斯要穿上白色服装与其他演员一起表演(等到了《指环王》后两部的时候,白色衣服才换成了带有跟踪点的动作捕捉服)。接着,技术人员会在电脑上把瑟金斯擦除,替换成咕噜,之前用白色衣服就是为了便于擦除。然后,瑟金斯还得在专门的捕捉车间里,穿上动作捕捉服再表演一遍,这时计算机会把他的表演记录下来,作为角色咕噜的动作数据。最后,动画师会根据瑟金斯的表演,不断完善咕噜的面部细节和动作,之后把制作好的咕噜放回实景镜头中,代替被擦掉的瑟金斯。


神神叨叨的咕噜,让人们见识到了动作捕捉的巨大魅力,甚至在《首映》杂志的评选中,咕噜还获得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电影人物”的第十名。动作捕捉技术塑造了一个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


动作捕捉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据说卡梅隆在《阿凡达》续集中还要尝试水下动作捕捉技术,这样不断寻找新突破,相信这个技术未来会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造就更多不露脸的电影明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