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埃博拉出血热是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毒在非洲地区的动物中常年存在,人接触后感染,并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非洲以外的地区动物中未发现这种致命病毒。
2.我国不是埃博拉病毒自然疫源地,目前暂时也没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我国公共场所和自然界中不存在埃博拉病毒,现在在国内生活旅行不会感染这种疾病。
3.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目前仅在西非四个国家流行,公众当前应避免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个国家旅行。
4.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2-21天,主要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病人感染的主要场所为疫区国家的医院和病人家庭。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5.为预防埃博拉,前往非洲的人员应避免与发热、腹泻病人及其体液接触;也不要接触野生动物及尸体;减少到人多的公众场所;一旦接触可疑病人或去公共场所后应立即洗手。

6.我国派驻西非国家的中资机构工作人员应该制定埃博拉出血热应对方案,对员工开展健康监测,并减少社会活动,避免与当地社会接触,严防病毒传入。
7.诊断埃博拉出血热需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有条件时应开展病原学检查。患者仅凭临床症状不能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8.在西非国家旅行的人,万一怀疑自己感染埃博拉病毒,应及时到当地定点医院就诊,并告知接诊医生自己的症状及过去21天内可疑接触史,积极接受治疗。
9.自埃博拉疫区国家归国人员如途中出现发热等不适,入境时应主动申报。回国后应自我医学观察21天,并注意休息,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10.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救治和实验室检测对生物安全的要求级别很高,一般医院不具备接诊条件,非洲回国人员出现症状后应到定点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本文作者:王全意,作者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华预防医学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