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届城市科学节火热进行中

(2014-07-31 13:35:35)
标签:

杂谈

 12岁的于士一在北京展览馆里已经玩了三天。正在这里举办的首届城市科学节暨暑期青少年科学节活动如此吸引他,以至于他把自己出国旅行前的最后三天都安排在了这里度过。“他喜欢看科技方面的书,喜欢动手做实验,他喜欢来这里。我就天天带他来。”于士一的妈妈这样介绍。 

首届城市科学节火热进行中

动手来玩的科学节

2014年7月18日,首届城市科学节暨暑期青少年科学节活动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作为一次针对青少年的大型、体验式的科学盛宴,大部分展出项目都是以动手实验的方式参与。青少年走进各个展位,穿上白大褂、系上围裙,在科学家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动手做实验。

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戴伟教授是展会上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科学家。他正在兴致勃勃地给于士一和其他学生讲解碘酒遇淀粉变兰的实验步骤。在30余平方米的展位里,数十位准备参加实验的青少年每人先领到一件白大褂和一个护目镜。由于连续几天的实验,戴伟的白大褂和手上都溅上了蓝色和红色的药水。

在优耐美机床的展示区,每一位小朋友都系上蓝色的围裙操作起组合机床,在车床沙沙的旋转声中,一件件自制的木制玩具“新鲜出炉”。在展位外的留言板上,参观者留下的都是“太开心了”“第一次开车床太美妙了”等等的字条。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优耐美创新教育展台内的王雅萱来自宝岛台湾,她介绍,在台湾地区有140多所大学,在经历了大学生过剩的年代之后,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而在她看来,“学技术的挣的钱多,职业教育的精髓就是培养动手能力。”

戴伟教授已经在北京生活了18年,他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教授,平时他会带着他的志愿团队到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去教孩子们做实验。他说,中国的化学课里实验的部分已经很少了,而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则更缺乏相关课程。中国的孩子从初三才开始上化学课,而英国则要早很多。而且英国学生的成绩中还有20%的实验分,而中国的孩子的考试中只有理论分数。他表示,孩子们只有喜欢了实验,才会喜欢化学,才在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孩子手巧了心会更灵

在西城区教委的展区内,来自宣师附小的科技老师正在忙着在展板上写上新的记录。“用一个信封和一个纸杯,能做成多长的一根‘带子’?”当时的记录是两位中学生合作完成的12.5米。她们把信封细细的撕成条,每一条的头尾都前后相连。

正在展区内指导学生的李健雄其实既是一名学生家长,也是学校里聘请的航模和未来工程师项目的指导老师。他介绍,学校里的科学课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师资,自已每天从一个学校奔波到另一个学校去辅导,既要教学生,也在教老师,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李健雄介绍,他带的两名学生在参加了区里、市里的比赛获得一等奖后,在全国未来工程师比赛中获了二等奖。而让他最感到欣慰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面对比赛中临时出现的问题,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他介绍说,当时孩子比赛用的一根塑料管断了,孩子们先是想办法用胶带、胶水来固定但都不成功。在场外的家长们都急坏了,最后孩子们急中生智用剩下的半根管子完成了比赛,还取得了好成绩。他表示,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这句话一点没错。而在他看来,心灵手巧用在孩子们的科学实践中更有意义。“只有手巧了,心才会更灵。”李健雄说。

想像力是未来的创造力

在北京展览馆里已经玩了三天的于士一按自己的喜好选出了“五佳”实验:英国展区里的趣味化学实验室、西城教委展区里的投石车、方程式赛车、东城科技馆的机器人、体验造纸术。于士一的妈妈介绍说,他的兴趣最多的是在天文学,他已经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并且经常去天文台。作为家长,对于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并不想干涉,孩子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才是未来的创造力。

据北京展览馆负责人介绍,这是中国首次引入科学节的概念,以“创意无限、玩转科学”为主题,定位于构建一个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和职业体验的平台。本次科学节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118个机构参展,带来300多个互动科学项目,内容涵盖物理、化学、医学、基因、建筑、地理、天文、动物学、植物学、军事、空间科学、能源科学、信息技术、环境保护、通用技术、运动科学、网络安全、创新思维等多个学科。

本届城市科学节将于8月3日正式结束,还没来过的朋友们抓紧时间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