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鼓励人们阅读,以及纪念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我们常把“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培根的名言挂在嘴边,然而在今天,你需要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不爱读书?”这个答案,也许五花八门,但是有一个原因你可能不知道——不爱读书也许不是你的错。

如果有人说你不爱看书,你也许会不服:“我平时在手机上、PAD上也看书!”纸质书似乎越来越小众,电子书大行其道,这背后可能是你的阅读习惯已经被悄然改变——越来越依赖电子书。近日,亚马逊发布了一份通过在线调查得出的网民阅读习惯报告,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大部分受访者仍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几乎达到一个月阅读一本,接近一半的人每天阅读超过1小时。所以,我们不爱读书,也许只是不爱读纸质书。
我们的生活日益富裕,但是却没有让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但是这样就说我们不爱读书有点勉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刚刚脱离贫困线的人进入小康的人们暂时没必要也不太可能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具精神启蒙的阶段。把我们现在的人和过去几十年的人甚至古代人相比,其实也是不公平的。和物质匮乏的过去不同,我们现在面临的信息太多,选择也太多,电子书对我们的阅读习惯产生强烈的冲击。电子书的阅读环境也比纸质书阅读更加开放与灵活。据一项调查显示,73%人更倾向于在旅途中阅读电子书,仅19% 的人会在此场合选择纸质书 。此外,阅读环境的灵活意味着电子书读者的阅读时间比纸质书读者更加充裕。

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和智慧的道路同样被电子化颠覆了。现实是,我们仅有的一些阅读也趋向“功利阅读”,在书店转一圈,你会发现那些摆在显眼位置上的几乎都是那些成功学、厚黑学、两性关系、名人传记等书目。反观在我们所不看好的电子“碎片阅读”或者“轻阅读”中,我们还会挑选一些“没用”的书来扩大知识面。
世界读书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许你钟爱纸质书或者电子书,只要你还喜欢阅读,不管那种形式,坚持下去都有助于你的成长。培根告诫我们“知识就是力量”,在今天可以理解成“唯梦想与书,不可辜负”,多读点书总没坏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