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美国农业太可怕了!已经实现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它农机设备上采集农产品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土壤条件,播种量,作物产量等参数,进而充分为农民提供诸如种子采购,播种品类及面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农民以同等数量的土地生产更多粮食。美国农业正进入一个大数据新时代!

大数据也能帮着种地?听起来好像是不挨着的两个概念,但是美国大数据农业已经让这个成为现实。目前,有关农业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正帮助美国农业政策制定者对农业部门的发展制定各种政策。不仅如此,美国各大农场主协会以及涉农企业也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以及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搜集被人们称为“大数据”的涉农数据。
美国农业“大数据”专家艾伦·格波特最近在其出版的一本题为《大农业、大数据与赚大钱》的新书中指出,全球每天要产生的电子数据多达250亿亿字节。从存储数据的角度看,用户需要577亿台32G存储空间的iPad才能存储这一天的数据。可想而知,“大数据”之大并非言过其实。
美国密执安大学农业问题专家近日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大数据”搜集、整理与利用的手段也在增多。目前一项最新技术正在被美国政府运用,那就是通过无人机搜集有关农作物在一年中各个季节长势的信息。通过动态的监控,农业政策制定者便可以及时出台各种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增产的政策。
其实,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几乎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做到唾手可得,他们目前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美国农场局联合会经济学家马特·埃里克森近日指出,“大数据”给其带来的机遇包括:对农业管理进行适度调整、利用数据信息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改善农业环境等等。
(本文参考《中国财经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