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有两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你们发现问题没有?

(2017-06-19 12:29:07)
标签:

共享单车

魔拜

分类: 关注互联网

当共享单车疯狂的成长,逐渐取代日常步行的时候,坏消息来了。

重庆的悟空单车,莆田的卡拉单车,倒闭了。虽然在广袤的共享单车市场,区区两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不算什么大新闻,但是,这背后的问题还是值得聊一聊的。

关于悟空单车的倒闭,有网友调侃说:在重庆山城弄单车,不是找死是什么!我想,去过重庆的朋友大概都会同意这个说法的吧。不过,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这有两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你们发现问题没有?

 

共享,我认为是有“罪”的

对于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在各大媒体的宣传语中是一股清流,是共享经济下的创新,可我个人看来,这几乎是没有多少原创精神的拷贝创业。是一拨在第一时间内从网络世界碰到机会并抢先下手投到国内市场,通过玩概念掀起一波又一波泡沫热潮的玩家。

在一轮又一轮的概念潮中,一些不理性的创业团队、一些不太节制的资本以及一些不太方便点名的助推者,不断的将资本投入到这场大火中,充当助燃剂。所以,原本这个快要被遗弃的自行车市场,才会焕发第二春,呈现出如今的盛世。

也正是这个虚假盛世的出现,吸引了诸多像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这样的年轻人搞共享创业,才会有后来的300多万的损失,直至悟空单车的倒闭。

这有两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你们发现问题没有?

 

对于“共享”,我认为是有“罪”的。也许是因为滴滴在资本市场巨额的成功,让共享经济下的创业看起来变得简单的多,所以激发了一大批精英青年人的热血,让他们毫无顾忌的投入到了一场如梦幻般美好的却没有端正经营姿态的创业中。

可事实上,不仅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绝大多数冠以共享的创业,都无法提供经得起推敲的成熟的经营理念,更没有超越当前商业形态的实质内容。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无意义的追风者。

 

经营概念,而不是一个企业

对于国内这些年在互联网相关产业方面的创业内容,虽然在一些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和实惠,虽然我们在统计数字上可以看到互联网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将注意力收缩一下。会发现,这些年的互联网创业,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是在生产创造一个产品,不是将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品质、服务水平,而是在经营一些概念。

比如互联网+,这绝对是一个被过度经营了的概念。互联网爆发让它成为绝对的“网红”,无论传统行业的巨头,还是小到街边的餐馆小店,不管是洗衣店、造卫生纸的,还是造汽车、盖房子的,从商业大佬到创业草根言必提“互联网+”,似乎不谈论几句,就会被认为是土鳖、是走向穷途末路的濒死企业。

还比如共享经济,绝对是第一“网红”。可无论是火的不可一世的共享单车,还是新晋级的共享充电宝,共享二字就像一种魔法,赋予它们吸引巨额资本能力。可是,它们到底在经营什么?真的是用户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吗?真的不是在经营概念,消费概念吗?

 

被破坏的市场秩序

新兴概念,我认为是无穷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人文的变化,商业环境的变化,丰富的语言文字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创造出新的词汇,给敏锐的人提供一次迅速入场取胜的机会。

可是,新兴概念带来的概念空洞,总会形成一些陷阱,很容易让那些追风者陷入其中。悟空单车是一个例子、大可乐手机是一个例子、在o2o领域有更多更能多的例子。

这有两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你们发现问题没有?

 

同时,有一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在资本的助推下,新兴概念下的概念经营有意无意间放大了原来的市场需求,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成就一个又一个的充满可书素材的创业神话故事,但是,它们毕竟放大了原来的市场需求,或间接或直接的破环了原本平衡可持续、处于正常生长发育阶段的市场秩序。

而且,头部企业的暴富和爆发,会引诱更多人的加入,最终使得市场中同类企业越来越多。可最终,虽然会诞生一家或两家头部企业,但很快,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开始坠落、死亡。

团购如此、互联网手机如此,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也必然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