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想手机进前三,杨元庆哪来这个自信?

(2016-11-25 16:41:07)
标签:

杨元庆

联想

小米

华为

分类: 关注通信

智能互联网,这是杨元庆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演讲的核心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再往前发展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但有些遗憾的是,演讲最后却落脚在了联想MOTO Z这款手机上,不免有些虎头蛇尾。特别是当他拿出这款手机展示的时候,会有些跳戏,感觉前面如此一番铺设陈述不过是为最后推介自家手机而准备的前戏。

联想手机进前三,杨元庆哪来这个自信?

大会期间,杨元庆另外一句话特别值得玩味:“作为智能手机和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企业,未来联想、华为、小米要携手做到全球智能手机TOP3,先一起跨越苹果、三星,再来争高低”。

其实,我感觉这句话要修改一下才更准确:“作为‘前’智能手机和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企业……”另外,我认为联想并不是一个互联网企业。

不管怎么说,这番话还是能够显露出联想的盛气,只不过,让联想手机进前三,不知道杨元庆从哪来的这个自信?

 

一直滑落的联想手机,如今不值一提

当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转变的时候,联想就已经失去了“中华酷联”时候的地位。此后,联想一直想跟上智能手机的市场脚步,但动作太慢,一直没找到机会点。

2011年,杨元庆腾出手开始整理联想手机业务,很快就出现了APSK等产品系列,全面覆盖千元机、商务机、时尚机和旗舰机。联想产品线补齐的速度之快,说明在手机业务方面的积累沉淀很足。

那个时候联想手机的风头是盖过华为的,特别是乐phone的发布。我曾先后购买过两款联想手机,使用体验还是不错的。但很快,联想就出问题了,问题不在产品上,而是理念上,做产品的思维没有跟上。

当时刘军负责手机业务,他的理念是,抢占手机市场首先看销量,谁能帮联想提高出货量,他就帮谁。有了销量,有了市场份额的领先之后,联想再做精品。

但是,这样做的问题就在于联想忘掉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消费者。联想重渠道商的想法是对的,这是做PC市场取胜的经验。只是,联想没意识到时代在变。

由于渠道比较给力,特别是在运营商的作用下,刚开始的两年联想手机销量还是不错的。但是,跟运营商一起玩的时间太长之后,你会发现联想手机都是给运营商做的,而不是消费者。所以,当联想的消费者意识淡薄之后,消费者也远离了联想。

再后来联想收了MOTO,本以为这是一次机会,但过于乐观了。MOTO虽然是联想的了,但在海外市场联想这个品牌的产品没能借上光。也许是杨元庆有意为之。但我觉得,大概是因为海外市场仍然需要跟渠道商玩好就能有销量,这个比较关键,因为外国消费者对小米的互联网玩法还不太感冒。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联想也看到了小米的优势。杨元庆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一些观点,也很吸引我,但是在手机这个问题上,联想的动作出奇的慢。

当时华为对标小米的时候,完全是一比一的对标,小米出的产品华为立即能够跟上,而且力度比小米还大。加上华为比较坚持,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完全超越小米,且不再把小米放在眼里。

可是,按理说联想也是有这个产品实力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当小米、华为,甚至魅族的产品都发布几代了,联想的产品还没出现。这一点,其实我有些无法理解的。

说到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厂商——中兴手机。这两家厂商在这段时间的发展轨迹是如此的相似,都曾是市场前五,然后迅速陨落。都具有很强的产品实力,可是在面对小米等竞争对手的时候,总是拿不出像样的产品,反应慢、产品慢。感觉他们的执行力突然就消失了,让人费解。

所以,如今的联想、中兴,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都比较惨,均跌出前十。据2016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手机整体销量约为2.5亿,而联想手机销约600万部,仅占2.4%。中兴手机销量更少,不足300万。只能叹息。

 

联想手机进前三,杨元庆哪来这个自信?

联想手机缺少明星机,定位不准,策略易变

 

其实联想不缺手机,比如,每年也都有很多场次的新品发布会。但是问题在于联想的手机没有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像我这样一个爱搞机的人也不能立刻说出5款比较出名的联想手机。

其实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联想的手机缺乏很明显的特质,消费人群的分布没有体现出来,也没有突出的性能特征。也缺乏明星机。

这样的话问题就比较严重了,用户在购买的时候,你根本就没进入到消费者的备选清单中。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时候,就会想到小米、荣耀;想买高端商务机,会想到华为MATE系列或者P系列;追求时尚外观,会考虑OPPOVIVO。但是联想手机,在这方面就缺乏联想了。

还有就是,联想产品策略太善变、太乱。

当初定下APSK系列的时候,感觉联想手机要成型,有点组队打天下的感觉。可是没坚持多久,就出现了乐檬、VIBEZUKLenovo,后来又收了MOTO。各种打架,闹不清。

最新的消息是,Moto将会是联想未来智能手机的唯一品牌。Lenovo标志的手机将消失。很明显,这是希望发挥MOTO的品牌余热,国外市场不用多说,接受度很高,这一点看销量就知道了。而在国内市场,也还是可以吸引一批拥趸的,比如我就是其中之一。

大概是去年早些时候,杨元庆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这四个品牌(VIBEZUKLenovoMOTO)中,有1-2个成功了,联想集团就成功了。怎么说呢,投机的意识比较重,难怪手机业务这幅惨状。

其实一切问题的症结都在于人。

联想的大企业病比较严重,内部的利益小团体肯定不会少。所以,虽然这几年联想手机连续换帅、换将,各种策略层出不穷,但利益小团体仍在,想劲往一处使,自然不太现实,大家都不愿意割肉。

话到这里,还是有必要再提一下中兴。中兴与联想,何其相似,策略左右调整、产品线混乱、没有明星机、缺乏产品印记、人事变动等等。

 

联想进入前三,机会很小

进入前三,这难道是掉队手机厂商一致的梦想?

中兴曾学忠在2015年的时候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未来手机厂商不进入前三将非常痛苦而危险,所以在未来三年,中兴终端的销量要重回国内前三的位置。

如今,杨元庆也想让联想手机进入前三,只是目标更大,要成为全球前三。

问题是,联想想进入前三,机会太小了。哪怕是想在排名上有任何提升,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特别是必须要搞清楚自己是谁,知道现状和问题。

关于目前的联想手机业务,杨元庆更愿意强调海外市场,他说:“联想今天在海外的智能手机坦率地说做得比中国好,我们现在90%以上的智能手机业务来自于海外,大概是中国企业里面海外市场开拓最好的,尤其是在海外的新兴市场,比如说巴西我们有20%的市场份额,排第二;在印度有10%的市场份额,也是仅次于三星排第二,俄罗斯也是接近10%。”

但实际上,联想海外市场基本是MOTO的遗存。比如巴西,虽然有20%的份额,但全部是MOTO在贡献。印度、俄罗斯以及其他海外市场也基本如此。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保留Moto为联想未来智能手机的唯一品牌,在国际市场还是有戏可以唱的。况且,国外市场运营商渠道和其他的传统渠道仍然处于强势地位,而且联想也善于借助这种渠道的合作模式去铺货。

不过,从杨元庆的谈话隐约能感觉到他的策略——从外向内合围。先用moto扩大国际市场占比,站住脚,然后再来影响、反哺国内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暂避国内市场的锋芒,在小米、oppovivo尚无力在海外市场建树的时候多切蛋糕。

但问题是,丢了大本营,可如何是好?毕竟国内市场占全球三成,想成为全球前三,不在这三成市场用力,前三的目标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国内市场确实很复想能把全部的聚在MOTO这一个品牌之下,这的确是有机会出头的,问题的关键是决心有多大,是大刀阔斧,不惜打破现有的利益关系,还是有所保留。

我个人觉得,联想在国内市场还是很困难的,渠道、营销甚至是产品的本土化设计,基本都要从零开始。虽然国内是大本营,但联想对大本营市场缺乏认识,如果靠moto的品牌遗存就能成功的话,诺基亚也有很大的机会。

虽然联想在积极的调整团队结构,但是从这几轮换人中可以大概的判断出,仍然没有改变做pc时候的运营思维。虽然杨元庆开了微博,也偶尔会回复网友的提问,但距离了解用户还是太远,产品的研发思路还是没变,基本可以肯定,还是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是,联想与华为、小米、oppovivo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三两年难以填平。而这三两年的时间对于联想内部来说,时间有些长,联想的策略、甚至产品线还会大变动,换帅不无可能。再者,我不相信联想能耐着性子使劲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