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发布会越频繁,死的就越快

标签:
iphone7 |
分类: 关注通信 |
今天,魅族又开发布会了,主角是魅蓝max,有一个响亮的口号“趁年轻,玩把大的”,产品亮点是: 6英寸大屏。
说实话,已经记不清今年魅族召开过多少次发布会了,似乎比大姨妈来的还勤快。不可否认,如此高频的发布会以及新品推出速度让魅族的声量高出了几十个分贝。可问题是在于,发布的产品在长相和功能上都表现平平,相互之间的差异点很小,完全记不住。
不信请回想一下魅族上一次发布会的产品与魅蓝max区别是什么?
相比于热闹的发布会,在日常生活,魅族的产品似乎寂静很多。平时挤公交、挤地铁时会刻意观察大家都用什么品牌手机,据不完全记忆统计,魅族用户少之又少。所以,李楠在发布会上说魅族手机一天卖出去多少多少部的时候,我是比较怀疑的。
本次发布会上有一个亮点,就是推出了魅族Pro 6限量免费个性化镭雕。可是,当大屏幕上出现这个文案的时候,彻底震惊了。“致余承东:这手机真好用!--雷军”。
说实话,这种碰瓷、撕X的做法,我是很鄙视的。但想想魅族当前市场位置和销量,也就暂时能够体谅他们了。
印象中的魅族,是一个很苹果味的品牌,基本保持一年一部手机的更新速度,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表示力挺魅族,认准魅族那股子执着的劲头。偶尔我说几句魅族的坏话,都会遭到他们的鄙视。这也让我发现了魅族能够在红海中存活下来的原因。
可是,后来的魅族逐步迷失了。开始抛弃曾经的坚持,以不同的产品定位来迎合市场冲击,去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魅蓝的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魅族应该是被别人给逼疯了,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步调。在魅族的官网,目前我们能看到有四款魅族手机在售,但却有数不清的魅蓝产品与其争夺版面。Pro、MX以及多个魅蓝产品系列,如此繁杂的类别让魅族的产品结构出现失调。此时,魅族就彻底变味了。
从魅族公开的数据来看,2015年,魅族手机总销量突破2000万台,其中,魅蓝系列手机的销量超过1000万台,占据50%的份额。而另外一半销量中,据称主要由MX产品线撑着,至于用来进入中高端市场的pro,销量基本忽略不计。
进入2016年,魅族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发布会频次较去年有增无减,产品数量让你应接不暇,但是反应到销量上,并没有像发布会那样好看。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ino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统计来看,魅族上半年销量为1024万部。按照魅族此前公布的计划,魅蓝的比例大概要占到70%左右,可见MX和Pro系列产品的销量的惨淡程度。
从过去一年半的趋势中可以看出,魅族正在依靠魅蓝这个低端品牌去冲量,以实现在销量上的递增,而低端占据主导的趋势还在加强。这势必进一步损害魅族的发展并导致近一步的结构失调。况且,国内的千元机市场早就是肉搏区,红米、荣耀、360、中兴等厂商的角逐,使得千元机市场已经下探到百元级别。
魅族为什么会疯狂?其问题就出现在与阿里的对赌上,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因资本捆绑而玩坏了的案例。
去年,阿里巴巴5.9亿美元战略投资魅族,但据悉,阿里投资魅族附有一个对赌协议,对赌中要求魅族在2015年的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如果目标没有达到,阿里将获得近一步收购魅族股权的权益。而销量超过2000万后,魅族将全线安装阿里YouOS操作系统。
而在2014年,魅族手机的销量在500万左右。这就要求魅族必须以伤筋动骨的方式改变,否则很完成对赌中的协议。也就是在这之后,魅族采开始疯狂的召开发布会,推出新产品。
2016年,对于魅族而言势必是一个低端市场的泥淖,不得不掉进去,但要想出来则困难重重。
经过去年弹跳式的增长之后,进入2016年的魅族整体销量开始放缓,主打高端的pro系列也因pro6的失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产量跟不上,也没能拿出足够的吸引力让用户买单,高端战略失败已经定性。为此,只能依靠魅蓝,用不断刷新的产品名字大玩机海战术,用产品数量换取出货量,在对赌协议中保持自己的利益。
但是,在低端机市场来回摆动,基本就是一个死局。原因在于,手机厂商在肉搏千元机市场的同时,在高端市场已经开始展露头脚,逐步实现溢价能力的提升,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逐步建立高端的品牌形象。其中典型的代表有,华为 mate7/8,p9,中兴的AXON 7等。
去年魅族年会上,黄章意外出现,提出了”挺进IPO”的目标,但为了IPO而奋不顾身的魅族,已经身陷千元机的困局而难以自拔。这样的魅族,基本上失去了转折的机会,而唯一的稻草就是资本市场,也就是黄章所言的挺进IPO。
可是,当魅族达到连续3年盈利的条件,登陆资本市场之后,魅族还能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