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一家》教学反思
(2016-01-10 19:44:45)
陈长贤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六课《静物一家》,本课属造型
表现领域的课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教材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课堂里巧妙的将欣赏静物,寻找静物,摆放静物,表现静物融合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发现身边的物品,体会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必须的物品,整个过程比较连贯而自然。另一个特点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观察,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己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在表现方面,学生就是美的创造者,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开发去引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将身边的静物进行合理的分类、组合,感悟构图中的主次关系。运用学生喜爱的表现形式,有意识的表现自己所见所感的物品,表达个人对生活的关注,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根据一个主题联想画出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从中对静物的分类感悟;另的是以画家的作品为范作,在示意图中标出主要物品的的摆放位置,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图中主体物品的摆放的位置关系的意识。为了达到此训练的目的,让学生增加感性体验,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各个场所中常见的的各类静物的图片,以图片和名家作品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审美力,达到让学生进行小训练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给学生全面参与和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感悟、在尝试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如在学生自学的环节,我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自学课文和欣赏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组内讨论及同桌的议论,出现了同学们抢答、争着展示的活跃场面。有的同学说:静物是分类摆放的。有的同学说:静物的组合也能表达出“主题”。孩子们说得多好啊!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让我异常惊喜,而且让学生展示了自我。
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很多,但遗憾也不少。如在调动学生自我展示方面,因我语言缺乏激情、不会调动情绪,出现的频率太少。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练习。
前一篇:《海底世界》反思
后一篇:《三个好伙伴》美术课教学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