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的回归,永恒的质朴——读刘鹏程《泊湖的密码》

(2012-07-25 13:16:01)
标签:

诗意

回归

永恒

质朴

文化

分类: 率性现代

我终于可以亲临并解读刘鹏程的《泊湖的密码》了。

在中国地图上,连一滴水的位置都不占的泊湖,在我的家乡,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古老的雷池,许在远古时代,就是从泊湖中分裂出去的一方水域。还有黄湖,大观湖,龙感湖等等,它们都勾连在一起,织成一张水网,成为家乡水资源丰饶的文本。是这一汪一汪湖水,养育了一方一方百姓,为世代栖居于此的祖祖辈辈,提供了独特的生存依赖。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勤劳画下一张张生命的图腾。这水,这土,这乡情,自古至今,孕育了多少神奇的传说。

可有谁能从这一滴水或一方广阔的湖水中,发现它蕴蓄、辽远、或神秘,并破解这水的密码呢?

细读刘鹏程的《泊湖的密码》,你将会有许多关于水的发现。

水,是生命之源。水,清澈,可为明镜;水,纯洁,洗净铅华;水,深蓝,水天一色;水,质朴,归真极致;水里,有生活,有过去,有未来,有喜悦,有感伤,有静,有动……读着读着,仿佛是一幅淡淡写意的乡村水墨画,呈现在你的面前一般,令人沉醉,令人流连。就不觉进入了作者为你预设的回归境界,让你亲近遥远,亲近童贞,感受诗意的回归,和永恒的质朴。

生活在渐进。当我们转身时,就会发现过往生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不为忘却,渐被淡忘。然而,《泊湖的密码》却将我们带入到那个逝去年代里,回味本真,咀嚼流淌生活的甜蜜或酸涩。

那面“黑旗帜”的一号船,充满祝福,企盼,和理想,但它终于没有逃脱暴风雨中的颠簸、撞击,和被时代淘洗的命运,残骸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逐水而居的人们,以水为家,享受生活。“水草像炊烟一样摇曳”,“清澈在我的童年里”。湖水“隐藏着很深的蓝”,“那样深邃,它仿佛照着我的前世后生”,“让我看到宿命的隐忍和卑微”。这是关于童年的记忆。童稚的,浪漫的,伤感的。抹不去,深深镌刻着。童年应是幸福的。亲昵自然便成为纵深人生的启蒙。“当我们泡在温暖的湖水里,水草抚过我们的肌肤,是那样的柔软而亲切。”还有鸭子,大雁,白鹭等等的水鸟,都能“带给我丰富的感觉,开启我最远的想象。”能够唤醒和复苏许多生态生活的执念。

我与作者是同乡,自小就都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我们的生命与水休戚相关。他对于水,是虔诚的亲吻和拥抱。水沉静的美质,纯洁的胴体,和与水牵连的命运,统统在文字里化作一个个神秘的的意象,一幅幅简洁的素描,一句句温馨的语句,诗意地清澈在心底里。这也许就是作者对于水更深层的悟读而呈现给读者的精彩。

《泊湖的密码》里,青少年的生活,于我们并不陌生。但它绝不是某种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可以令你有在水乡泽国流连忘返、诗意徜徉的回归感,有更深入到人性本质——淳朴、善良、谦卑的归属感。

让我们一起在流淌诗意的文字间驻足,行走。你就“不能停止对水的倾听,水的世界从不会停息。”汩汩之水就“会在心中流淌。” “汲水的人居住在遥远的天堂,带上火种与盐,开始上路远行。”童话般的诗句,对于水顶礼膜拜,仿佛可以令你回归几千年以前的刀耕火种的年代。祖先们执著,栖居、前行、并生存着。“巨大的水流进我的生命,古典的铅华充满洗礼的疼痛。”于是“灵魂与水同在。”正是水,给予了生命的源头和启迪,洗净疼痛,照彻通途。也是水将生命放逐,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其实是水在生命的航程中,操纵人生的起伏浮沉。

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你也一定能感受到水的微笑,水的清凉、温暖,水拥有的彷徨与感伤。水及水的启示,和人于水的依傍,不仅有许多物象植入你的灵魂,而且还有一串串密码,让你在人生旅途上相伴,苦着,乐着,并幸福着。也许你能更深入地感触到,作者的视野不只拘于一泊之湖,而且宏阔地将地球家园上所有与水、与生命、与历史的课题纵横捭阖。上天之水,厚地之水,亘古流淌着的水,长江,黄河……对于一个个,一簇簇,一代代人休养生息,对于所有生灵滋润的给养,和对于人类进程的有益启示,“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愈来愈坚硬。”

现代生活与文化的“快餐”太奢华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连人性的基本道德底线有时都要被现代所谓文明所冲破。物欲的膨胀已经彻底斩断了人们与社会、人际、与自然保持和谐亲密的纽带。然而走近作者,亲近作品,有一股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原始的血性,血浓于水的情感,能够让我们与人为善,与自然共荣,产生精神与情感的共鸣,亲切而质朴。这种质朴,是低碳生活的质朴,时光蕴藏的质朴,人性本真的质朴,和作品中渗透的意志与情感的率真。

“对于血的鲜红的敬畏”,让“我开始想到献血。”这无偿的义举,“会让我更善良,也更坚强。”在异乡治病,不是举目无亲,而是感受到人际的关爱和温暖。二哥在大雪中烧炭卖红薯,挑着拉面叫卖街头…… “所有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都与泥土有关,哪怕是灵魂”,“生命要有地气。”已然告诉我们,大地是母亲,是母亲的怀抱,拥有永恒的质朴与坚韧。无论是夏秋,还是冬春,人们都要守候家园,并且辛勤耕耘,要忍受季节的苦痛,接受“大地的恩惠”。作者的“赞美和崇拜”,始终“保持着永恒的谦卑。”深刻感悟到人类生活在进程中的一次次历练,人性之美昭然于字里行间。朴质,谦逊,勤劳,纯净的风貌,是作者对于当今物欲横流的种种光怪陆离现象的旁敲侧击,甚至鞭笞抽打。这比说教和辱骂更具憾人心魄的力量。这也就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永恒的耐人寻味的质朴吧。

我并没能亲临泊湖,也没能拿到打开泊湖密码的钥匙,但我却在作者的引领下,一路紧贴着湖水探访,仿佛童贞般地嬉戏、栖居和思考,回归梦里水乡,那亲切的纯洁和永恒的质朴久久荡漾在我的情思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寂寥的古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