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就要到期末了,升入小学后的成绩问题正式成为困扰孩子们的主要问题,从此孩子们要面对的是成绩怎么样,考得如何,分数也成了父母脸色的晴雨表,于是以成绩为评判标准的粗心、马虎、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貌似和品质有关的问题成了家长老师的尚方宝剑,从此我们没有了轻松的梦,其主要的梦想就想自己的孩子能考得好成绩就好。
父母们都关注想过吗,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否被破坏了,蹒跚学步时摔跤在所难免,我们做父母的就怕孩子摔倒,紧牵着孩子的手,于是就感觉很安全了。但是如何顺利的度过弯道,如何跨过沟坎、甚至如何急刹住孩子迈出的脚步,那就要好好琢磨,走路有护航孩子畅通无阻,别的事也是如此。从此孩子有事第一件事就是求助,当然他们的脑细胞也得不到适当的锻炼,遇事也就没那么灵光了,心里想着有事有父母帮忙吗,从此有事父母帮忙也成了孩子处事的一个必要程序。因为孩子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走路,还有吃饭、穿衣和小朋友玩等等父母都渗入到了孩子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当孩子需要单独面对所谓的“学习”了,做事不仔细、考虑不周全、态度不专注、无耐心却成了父母的心腹大患,什么时候父母都无法代替孩子的成长,就如做父母的我们无法阻止自己的衰老一样,所以就该把成长的权力交还给孩子越早孩子才会成长的越好,那就请做父母的别再督促孩子写作业,别再帮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能独自面对老师,独自承担做错题的后果。我们都是从小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想想这些成长都已经错过了,现今的孩子更需要生活中学习中的自由,让孩子还能自由犯错的年龄里自由的碰撞规则,让无形的规则来惩罚孩子,从而真正地建立孩子正确的心灵规则。学习是一种能力,不管是学习看得到的书本知识还是看不到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交友等,会面对生活的人也会面对学习,请父母把这一权利还给孩子吧!
就在半年前,我看到了《青年文摘》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你应该对年轻的贫穷理直气壮。文中一个上司老女人对一个办公室新人小姑娘写了一篇情深意长颇能受教的信,从工作到爱情到生活无所不涉及边写边回忆,最后老女人想起了自己的23岁,想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她说,如果回到从前,她不会改变任何一件事情,因为她舍不得每一次选择带给她的回忆,即使并不完全是美好的,最后老女人把这封信存进了硬盘,因为她突然想通了,23岁的天也许是暗的,风也许是冷的,但是一切将会化为会心的微笑,而正是23岁的新人让老女人理解了23岁的自己,并且深深的感谢她,也理解了新人有权用自己的方式成长。这篇文,我看后深受感动,我们的孩子更有权力按自己的方式成长,也许成绩会不如人意,也许人际关系会处理的一塌糊涂,也许生活会一团糟,事业无起色甚至没有所谓的事业,但是孩子只要是真正的选择,那就是此时最真实的自己,也许我知道弯弯不会,但是不影响我做好最坏的打算,我想,我有弯弯就是这样的孩子,义无反顾,也绝不后悔。
孩子其实需要父母给予是更多关注和鼓励,这样的孩子以后才会更加的强大,做事学习都能当家做主才行,才能有更多的自信心,每天才能感受到很多的快乐。哪怕失败中,也都能感受到孩子求索的心情,才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做父母的,从而一同的努力进取。最后,我希望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做好协助,和孩子一起慢慢地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