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弟子规》有感

(2012-07-15 18:23:45)
标签:

情感

日记

生活汇

育儿

杂谈

分类: 心情、美拍、初二、三、美食
新浪博客首页和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博文,非常感谢丁当妈妈的大力支持推荐!

 

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弯弯和小朋友们表演手语《2008礼》,“花儿花儿脸上开,礼从笑中来,头儿头儿点一点,礼从爱中来,手儿手儿牵一牵,礼从心中来,有朋自远方来,乐开怀。


 

    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上,弯弯和小朋友们都背诵了《弟子规》和表演了手语《2008礼》。通过这次的毕业典礼活动演出,我由衷的想学习《弟子规》,走进《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弟子规》它就像一把道德行为的标尺,让我们可以衡量和参照。学生学习《弟子规》,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每一个现代人来说,学习《弟子规》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时刻对镜自省。  


    翻开《弟子规》,首先会被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国学所震撼。全文共由360个短句组成,一共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道出了朴实的做人之道。心中感叹,难怪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难怪中华民族能绵延千年而屹立不倒,原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精粹的熏陶和感召!与此相比,我们现代人真的要感到惭愧和汗颜。有报道称: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上赫然用汉语写着“请将垃圾投放于此!”;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有中文写着“请勿喧哗!”;甚至泰国皇宫的厕所内也有中文写着“便后请冲厕!”……这是一种何等的侮辱,但无可奈何地说,这也是一种真实的影射。几千年后的现代人,受过高等教育洗礼的现代人竟将道德水平降至这等地步,真是有愧于先人,有愧于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弟子规》,是所处文明社会的现代人当务之急所需的。有人说:“半部论语走天下。”我想如果我们能用半部《弟子规》来督促自己,那么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家庭关系的和谐,社会环境的优化都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走进《弟子规》,仿佛置身于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长河中,孝敬长辈,诚恳待人,知恩图报。。。都立体地展现在我眼前。这让我的感受到这部国学经典深深地净化着我的心灵,简单的言语中,蕴含着真理,道理虽然微小,行动起来却是我们最薄弱、最容易忽视的地方。读了《弟子规》,主要有三点体会:  

    百善孝为先,为人子女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树立正确的孝悌意识。《弟子规》中说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回想自己的成长道路,也是在父母的近乎溺爱的呵护中长大的。一直都是从父母身上获得关爱和照顾,而忽略了该如何去爱他们。其实孝和顺一直是不分离的两兄弟,正如《弟子规》中提到的,从态度上顺承着父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中,就是一种孝,而且是孝之本。曾几何时,自己也把父母做的一切看得是那样的理所应当,直到自己也为人父母,才发觉爸爸妈妈是那样的伟大,他们总是用爱包容着我们的不懂事。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也都要尽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过得快乐。只要我们能想到父母的含辛茹苦,“顺”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其次,要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大脑中储存的一笔钱,这笔钱不断增值,而人在自己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确实如此,一个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的人,还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一个人若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他就具有一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如果很多人都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那社会文明就会大踏步地前进。那时候,外国街头还会出现用汉语写的“不要乱扔垃圾”之类的情况吗? 

 

    最后,要坚持诚信的为人原则。《弟子规》中提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意思是说:“说话,最重要的是讲诚信;欺诈和虚夸怎么可以呢?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不要花言巧语。刻薄挖苦的话,不干净的话,都不要讲;世俗习气,千万要戒掉。”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拿出真心与人交往,处事讲究诚信,彼此间才能了解、信任和交心,才能交到真朋友,人际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合上《弟子规》,心里感慨万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它像一本人生宝典,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每一步,让我们受益匪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