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可爱弯弯的成长之nice
可爱弯弯的成长之nic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750
  • 关注人气:3,2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有自主能力懂事的孩子

(2012-04-22 09:18:05)
标签:

情感

日记

生活汇

育儿

杂谈

分类: 2013日记

培养有自主能力懂事的孩子

    在我心里不知为何,骨子里我就特别排斥“听话”二字,你认为自己的宝宝听话才是个好孩子,才是个乖孩子吗?大人说什么做什么,指东不敢往西,一直生活在大人安排的所有场景里,孩子被训练得失去“自主行为”,这就听话了吗?我不这么认为,父母该培养有自主能力懂事的孩子,甚至我还一度希望我家弯弯能再调皮一点,那才更好了。

 

    孩子调皮是因为他思想活跃,想到的东西很多,而不是个呆子。调皮的孩子活泼外向,更善于与人相处,而不是出门之后,躲在妈妈怀里,不敢与人交流。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比起家里有个有自主能力、明事理的孩子,你反复收拾着被孩子翻得七零八碎的玩具,被孩子画得乱七八糟纸张、墙面。。。那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一开始,我和弯爸就达成一致,从夸奖弯弯开始,我们不说“弯弯你真乖,真听话”,而是用“弯弯真懂事,是个明事理的好孩子”。记得有了弯弯不久,曾经看过一本育儿书,具体名字已不记得,就是谈到,不要总用“宝宝你真乖,真听话”来夸奖宝宝,这样会暗示宝宝不能做出格的事情,或者是限制宝宝的思维发展。或许我们大人总是会用一些条条框框,自以为是的让宝宝做这,不做那。如何来评定出格与不出格,在我看来,这是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的。哪怕做了,只要是家长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做错了,那又怎样。例如:记得弯弯1岁多点的时候,特别喜欢去碰那些刚刚出锅的滚烫烫的菜碗,她当然不明白“烫”是什么意思,你如果强硬的不让她碰,简单的告诉她“烫,危险”,这样只会让她觉得更好奇,所以我拿起她的小手,让她的小手小小范围能接触到滚烫的碗,她真实感受到了“烫”是怎么回事,让弯弯能真实的体会,自那以后,她再也不去碰碗了,我们让她去摸,她都会把小手藏在背后,甚至还会鬼鬼的拿着我们的手去摸。
 
    还记得弯弯两岁的时候,有段时间,弯弯特别的胆小,每次带她出门,碰到弯弯不认识的人,弯弯就会躲在我的身后,有人叫她与她说话,她都会躲。当时我很慌,于是,回家后我和弯爸统一战线,决定帮助弯弯克服胆小的这个小毛病,每次出门,都引导弯弯叫人,支使她去跟比她大的或者是小的小朋友一起玩任何没有危险的游戏,例如玩沙子、爬双杠。。。。慢慢的,弯弯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出门在外,会根据年龄来叫人,也变得善于主动跟人搭讪,还特别的讲礼貌,有人递东西给她,她都会说声“谢谢”。虽然我不确定这些变化跟我们平时的引导有必然的关系,或许是跟年龄也有关,因为在孩子出生以来,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特定的阶段做特定的事情,例如7个月-1岁2个月之间,特别的喜欢抓大人的脸蛋,抠鼻孔,戳眼睛;1岁2个月-1岁半之间,特别爱跟大人唱反调,你让他往东他往西;1岁半至2岁之间,特别喜欢赖地板、怕见生人等等。。。。但是我认为,孩子叫人,懂礼貌,确实是需要大人进行引导,毕竟孩子刚开始不会也不懂得做这样的事情。
 
    现在带弯弯出门,熟悉我们家弯弯的人一碰到我都会说:“你家弯弯真乖,真听话”,虽然是一句赞美的话,但是我听着却觉得特别的别扭,我宁愿他们用另一句“你家弯弯是个懂事活泼的孩子”。
 
    弯弯现在越来越大,个性也就渐渐彰显,那些简单的夸奖或是简单的讲道理,已经满足不了她的教育需求,我们的耐心必须跟上,要做到:孩子急,我们不急,孩子躁,我们不能受她的情绪感染。能做成这样,确实是需要自己不断的调整,达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我还在努力的适应中。我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有犯错的时候。
 
    这几日,我又是特殊周期,脾气难免也有急躁,弯爸的体贴让我心情愉悦的走过这个周期。于是乎我更懂得了,弯弯在我这个周期之间的表现,已经是像个懂事的小大人一般,我为之欣慰,更多的是对父女俩表示称赞!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关于表扬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关于对孩子的称赞,我也有自己一点点见解,以后再继续记录写下来了。
 

 


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博文,非常感谢丁当妈妈的大力支持推荐!

培养有自主能力懂事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