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可爱弯弯的成长之nice
可爱弯弯的成长之nic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750
  • 关注人气:3,2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教育方式来诠释教育的本质

(2011-10-24 08:37:41)
标签:

杂谈

日记

情感

幼儿园

育儿

生活汇

分类: 2013日记
不同教育方式来诠释教育的本质


  
 首先先说两个同龄小孩小明和汤姆,先天禀赋完全相同。小明在中国长大,汤姆在北美。小明从幼儿园开始学识字,学算术,学画画。后来又学钢琴,学奥数,学书法。当然还要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为了让小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把他的吃喝拉撒睡安排得无微不至。小明很争气,钢琴考了9级,奥数比赛也常得奖。18岁,小明考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读的是大家认为最有“钱途”的专业。在众人眼里,苦尽甘来,小明成功了!

    汤姆在北美,幼儿园主要是游戏,玩耍。小学开始学语文和简单的算术,每天下午两点过就放学了,基本没作业。课外主要参加体育运动和一些社团活动。汤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从小得靠自己打理。小学起,期末报告卡上就记录着汤姆在独立性、责任心、团队精神、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并列出改进目标。18岁,汤姆申请到一所不错的大学,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故事没完。几年后,两个孩子大学毕业了。小明发现自己学的专业不吃香了,进外企当白领成了最好的选择。北美经济不景气,汤姆决定到中国就业。两人同时到一家外企面试。面试官发现这两位同龄求职者最直观的不同是,汤姆体格健壮,谈吐自信,象成年人。戴眼镜的小明身体羸弱,还象个学生。两人凭着简历上不错的教育背景被录用了。公司开始了对员工常规的考评,晋升。考评表的主要内容是:工作独立性、主动性、责任心、领导力、团队精神,和汤姆的小学考评表几乎一模一样。而这些对小明全是新东西。小明的强项是考试,但派不上用场。很快,汤姆工作中开始独当一面。而小明离了上司的指导总显得茫然失措。几年后,汤姆升级涨薪,走到了前面。小明愤愤不平,开始成天抱怨老板不公。

   以上不是纯粹的杜撰。小明的故事大家不会陌生。汤姆故事的前半部分,是我的朋友和她儿子在加拿大的亲身经历。两人故事的后半部分,是我朋友多年来在外企工作亲眼所见,有很大的普遍性。

  小明寒窗苦学的东西都哪儿去了?钢琴,拿到9级证书后就没再摸过。奥数,凭着几次竞赛高分进入重点中学后也没接着学了。至于书法、美术,当时就是被逼着学的,早扔一边了。就连大学里学的专业课也忘得差不多了。
  
    汤姆比较幸运,学的东西不容易忘。好多年不滑雪,一上雪道,仍滑得很好。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想改都难。从小和小朋友玩,自然懂得互助、妥协的团队精神。至于课本知识,当然也忘了不少。但自己有兴趣的那些内容,基本没忘。

  回到斯金纳的名言。十几年的教育之后,小明和汤姆忘掉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就学习内容而言,课本上那些为应付考试而学的知识,绝大部分会忘记。即使没忘的知识,很多也已过时。没有兴趣支撑的技能,多半会荒芜。忘不掉的是从小养成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还有演化成肌肉记忆的运动能力。恰恰是忘不掉的这部分才是衡量一个人心智是否健全,在社会上是否有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且不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人生,还是事业成功,就算只为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小明的学习过程也太苦、太笨。在北美的汤姆不仅校园生活本身更自由,还有大量时间亲近自然,能发展出当代中国孩子久违了的自然属性。一个人与大自然的感情往往建立在童年,而且会伴随终生。

  既然会忘,既然没有用,为什么一批批中国孩子还在刻苦学,而且越学越多,越学越深呢?也许就象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一样,大家席地而坐,都能舒舒服服地看得很好。一旦前排有人蹲起来,后排也只能跟着起身。如果有人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那最终所有人都得费劲地效仿。大家看到的仍是同一部电影,只是踮着脚很累,电影的乐趣荡然无存。可怜的孩子们,一路踮着脚,蹒跚地走过了童年。回头看,却不记得沿途的风景了。

  当我们家长和老师埋头教育孩子时,也该偶尔抬头想一想斯金纳的话:十几年后,孩子现在学的东西哪些会忘掉,哪些会留下?
  
  最后,再分享个小故事。二战时,美国国防部为研发对付轴心国军舰的导弹,在科研机构中征集制导技术。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提出一项方案:在导弹前部装一个带镜片的小方框,里面放一只受过训练的鸽子。导弹接近目标时,鸽子会用嘴啄镜片上的目标影像。导弹则相应调整飞行角度,击中目标。项目在实验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只是后来有了雷达等更可靠的制导方案出现,我们才没能见到由鸽子驾驶导弹击中纳粹军舰的壮观场面。
  
    这个故事听起来象个笑话,但确有其事。故事的主人公,那位哈佛教授,就是斯金纳。我想,只有这种富有童趣、胡思乱想的人,才能如此一针见血地真抵教育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