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童话,能让弯弯感受内心愿望的投射、自由想象的乐趣、自我发展的力量及释放梦想的满足。
好的童话,首先是以孩子的认知、接受能力为标准;不简单说教,于不知不觉中滋润心灵。一提起童话,相信很多人就会不由想到外国作家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之所以近当代外国童话著作能如此广受欢迎、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当时的文学界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从强调作品的“教育”功能,转而开始注重孩子的感性世界、尊重孩子本性。好的童话以儿童为主体,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不是为了“讲道理”而“编故事”,不固守对“好人”及“坏人”形象的传统定位,为了“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而将“好”与“坏”
截然分开。好的童话,不是在描述成人所理解或希望的儿童生活状态,而能映射出儿童的真实生活。孩子从中收获非功利的阅读趣味,从而享有更充实的精神生活。
其次,好的童话能合乎儿童心理,贴近儿童精神。它们契合孩子的天性,能让孩子感受内心愿望的投射、自由想象的乐趣、自我发展的力量及释放梦想的满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都重视自主及自由的特性带给孩子们的体验。自主,是主体的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一种基本的权利和价值。自由,如学者黄进在《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所言,是一个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生动,范围最广泛的生命过程。它绝不是单一、片面的情绪状态,而是包含一切对立面的冲突、转化、和谐。童话中的自由及自主的特性,能在引起孩子共鸣、带给孩子快乐的同时,赋予孩子独特的能力,激发其智慧潜能,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和创造力。
再有,好的童话培养美感、激发想象。优秀的童话作家,总能以孩子般的纯真心态,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童话里的人物、情节、场景、故事,都富有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能培养孩子的文学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让孩子的童年充满美感。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当天生具有想象力的的孩子遇到富有大胆而神奇的幻想的童话,其想象力就能得到激发;当想象力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孩子就能更有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好的童话能愉悦童心。童话是能带给儿童最大快乐、最多愉悦的文学体裁。早在19世纪,英国就提出了“快乐的作品给孩子以愉悦”。即便故事里有对悲伤、黑暗、死亡的描写,也能让孩子在情节起伏、情绪起落中安全着陆,从而保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文学自有娱乐的功能;高尚健康的娱乐能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童话以其充满幻想的情节,及夸张、拟人的手法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体会在童话境界中的让思维飞翔的快乐感受。
总言之,好的童话把儿童看做主体,重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需要,以儿童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为标准,让儿童在故事里真切感受到快乐、自由以及自我的存在。童话故事里美的陶冶,会让心变得纯净而高尚,当文字和故事里的飞扬的情感与诗意播种进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的童年就会变得绚烂色彩。大人们为孩子选择优秀的童话故事,和孩子一起阅读。同时不必为孩子过多解读,让孩子多些自主体会的自由,感受语言的力量。这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对阅读的热情。
说到优秀的童话著作及其作者,除了家喻户晓的安徒生、格林兄弟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外国童话作家,如狄更斯(《有魔力的鱼骨头》等)、王尔德(《快乐王子》等)、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拉格洛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获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等),格雷厄姆(《柳林风声》等)、米切尔·恩德(《布头娃娃》、《魔法学校》等),等等。以上的多为中长篇作品,所以或更适合有一定识字量及阅读速度的自主阅读及亲子阅读。本土童话中,也有很多生动感人的作品,它们的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洞察儿童内心的童话精神的智慧,如巴金、冰心、叶圣陶、张天翼、孙幼军、郑渊洁等等。这里也介绍一下近几个月来亚读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书系,其中有王一梅的《大头鱼在雨天和晴天》,冰波的《晚安,我的星星》,汤素兰的《红鞋子》、张洁的《水边的记忆》等,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作品集中不少短篇,可用作睡前故事、亲子阅读或起步阶段的自主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