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十那天,我们全家沿着栖霞大道找到了在十月村路边一个市民广场,也就是当地人们说的十月广场。广场里面找到了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萧景(477年-523年),字子昭,梁武帝叔父萧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少好学,长于辞令。齐时曾任永宁令,政绩显著,史称“政为百城最”(《南史·梁宗室传》)。齐永元二年(500年),封步兵校尉。萧衍代齐建梁后,封吴平县侯、南兖州刺史,加都督。后历官领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侍中、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他勤于政事,颇负盛名。梁武帝对他极为器重,“军国大事告与议决”。普通四年( 523年)卒于郢州治所江夏郡城(今湖北武昌西南黄鹤山上),时年47岁。梁武帝诏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萧景死后,初葬于江夏,后迁葬建康(今南京)。萧景墓前现存石刻2种3件,其中石辟邪两只,东西相对,间距约21米。萧景墓神道石柱萧景墓神道仅存一石柱,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石柱于1957年由南京市文保会进行了提升维修。通高6.50米,往围2.48米。

萧谵墓辟邪萧谵墓前现存石刻2种5件,其中石辟邪两只,东西相对,间距20米。西辟邪仅存后胯部,侧立在农田中,长1.70米,高1.01米。东辟邪为雄兽,头部已残缺。身长3.78米,高2.92米,体围4.14米。腹侧双翼,翼前部雕饰似浪花,后部为翎毛5根,身饰勾云纹。长尾及地,4足,每足5爪。关于萧谵墓东辟邪头部残缺,在当地农民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萧谵墓神道右边(东侧)大石狮子肚子下面有个小石狮子(小辟邪),以前大狮子经常会拖小孩子给小狮子吃和玩,后来人们就把它的头打掉了。”

萧恢(476年-526年),字弘达,梁文帝萧顺之的第九子(一说第十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幼聪颖,7岁时便能通晓《孝经》、《论语》之义。他擅谈笑,爱文酒,涉猎史籍,轻财好施,颇有士大夫风范。齐时官至北中郎外兵参军、前军主簿。梁天监元年(502年)封鄱阳王、侍中、前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后累迁南徐州刺史、鄂州刺史、荆州刺史、益州刺史等职。普通七年(526年)九月卒于荆州刺史任所,时年51岁。梁武帝诏赠待中、司徒,谥曰忠烈。次年二月甘五日葬于建康。

保存完好的麒麟石刻
对这个历史我了解不多,多半都是看到这些才得以知晓的,没什么太多的说明,敬请朋友谅解,如要深入了解的话,也可百度搜索《南朝石刻》,就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历史了。我就觉得此地景色不错,所以全家都来此游玩了。

广场里的小桥也是不错的景色,弯弯就此POSE了。

弯妈我和弯弯一起来秀POSE

难得的好兴致,好美景,就此多拍一张也无妨的。

深情的牵手,热爱生活的母女俩。

弯弯非要拍我,那就拍吧!

河边的景色依然宜人,父女俩都很上镜吧!

石刻前留影


来张全家合影吧!

广场里还有小朋友们玩的游乐场所,孩子们的最爱了,勇敢的弯弯加油吧!
南朝陵墓石刻,即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目前江苏境内共有33处,其中,南京11处,江宁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最早的为宋朝开国皇帝刘裕的初宁陵石刻,距今有1500年历史,当然还有南京标志“辟邪”的原型,萧景墓石刻辟邪。让我找到这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朋友们有空也来到此一游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