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府本对有正本和南图本的少量异文也具有江淮方言特征。
戚序本
百科名片
编辑本段简介
红楼梦早期的一个抄本。
但是,卷首有戚序的共有四个本子。一是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的石印“大字本”。
二是一九二零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小字本又于一九二七年再版。大字本与小字本文字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一般也就不提小字本。三是有正书局据以石印的底本,过去一直说是毁于兵火,但一九七五年上海古籍书店发现了十册(前四十回)。
故称“戚沪本”。由于有正书局据此本石印时,个别地方有贴改,而且还用贴条加上眉批,因此,底本与印本之间也有小差异。由于这个本子钤有几方张开模的印章,一度系张氏收藏,故称此本为戚张本或张本。三、南京图书馆藏戚序本,本子的面貌文字大同于张本,可能系张本的过录本。但这个本子与其他戚序本亦有小异。故称此本为戚宁本或宁本。
编辑本段内容
“戚沪本”,又称“戚张本”存第一至四十回,分装十册,每册四回。书口中缝从上至下题《石头记》、卷×、×回及每回页码,以十回为一卷。第一册卷首有署“德清戚蓼生晓堂氏”的石头记序,其后为八十回目录和正文。全书用乌丝栏木板水印连史纸抄写,每页九行,行二十字。除第六十七回外,有另页抄写的会前后总评(第一二回回前总评误入正文),正文内有双行批注,无旁批和眉批。抄写年代约在乾隆末期。抄本上有张开模的印章六处,印文为“桐城张氏珍藏”、“桐城守诠子珍藏印”、“翁珠室”、“狼藉画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五年据有正石印大字本影印出版,改题《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一九八八年又重印一次。藏上海图书馆。
编辑本段有正“大字本”
上海有正书局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出版,据“戚沪本”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八十回全,前四十回帖加了书局老板狄葆贤的眉批。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古籍刊印社、学生书局(台湾)、广文书局(台北)、线装书局影印本,题作《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故又正本也称“戚序本”。有正本是一部经过精心整理的脂评本,随改动较多,但主要是查漏补缺,润色词句,与有意篡改有别。
编辑本段有正“小字本”,
一九二零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小字本又于一九二七年再版。四十一至四十八回又加上后人批注。有艺文书局(台北)影印本。
戚宁本,又称“宁本”、“南图本”、“泽存本(泽存书库藏本)”或“脂宁本”。即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存八十回。属脂评系统的抄本。有正本对“戚序本”贴改处,“戚宁本”均同“戚沪本”原貌。八十回全,藏南京图书馆。
戚序本所属的四个本子,差异极小,来历又一致,可以看作是一种版本。所以有时提到各本,在行文中用“戚序本”这个总名来合指它们。有时戚本也专指有正本。有些本子,虽然没有戚序,但抄写形式、文字特征与戚本相似,也划入戚本的范围。
戚序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别本残缺之处,皆已补齐。汇集的批语也比较多,有不少是他本所缺的,如第四回回前,批者“请君著眼护官符”一诗,即此本独有。此外,在正文、回目上,也时有特色,值得研究。鲁迅在《中国小说战史略》有关章节中所引的前八十回文字,全用此本,而不取高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