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鹗《兰墅砚香词》
(2013-05-18 18:32:41)
标签:
转载 |
簏存草
自甲午(1774)迄戊申(1788)
捣练子
风似剪,雨如油,撩拨闲人费酒筹。才过半塘烟柳外,青帘遥飏小红楼。
忆王孙·观吴越遗事
年年春恨满春湖,漂泊芳魂逐子胥。苦把倾城罪粉奴。问狂夫:越女如何却沼吴?
如梦令·题《隐花仕女图[1]》
问是惜花情致,问是怀人滋味。一缕小香魂,多管东风吹碎。沉睡,沉睡,珍重海棠娇泪。
点绛唇
傅粉披香,几番闻说金闺彦。粉廊西畔,一霎东风面。
采桑子
阿谁搬弄郎心怪。划损金钗,鬼卦频乖,忒煞欺人恼凤鞋。
荷叶杯·闻挹波谈秋隽事戏书
盼断嫦娥佳信,更尽。小玉忽惊人,门外传来一纸新。真么?真!真么?真!
卖花声
云净碧天长,风冷斜阳。绣衫寒浅欲消香。又是忆人时候也,翠袖微凉。
菩萨蛮·调徐春圃
眉儿逗起春多少,娇嗔故故将人恼。拚把旧情休,回眸笑点头。
如梦令·塾斋初秋[2]
几霎金风不大,千片晚霞吹破。人静北窗闲[3],暂学征君高卧[4]。一个,一个,数尽鸦儿飞过。
清平乐·贺词
青云秋耸,庭荫椿龄永。浥露分阴慈竹并,玉斝金鸠同捧。
又前调·秋夕
小栏曲架,潇洒闲无价。一卷相思天与借,怕到芭蕉亭下。
减兰·燕
泥融芹软,银蒜低垂帘半卷。梨院归来,两两衔花雪满腮。
浣溪纱
燕燕莺莺认旧巢,风风雨雨湿芳郊,落花溪畔水平桥。
前调
杏子衫长绣带垂,薄罗香雾罩芳菲。鸳鸯楼外雨霏霏。
鹧鸪天·题漪园消夏卷子
万绿阴中安乐窝,碧纱如水簟(得殿反,竹席)如波。旧醅饱瓮珠千斛[6],新藕挦(音衔,撕取拔拉之类的动作)丝玉一窠。
呼起芦洲,碧天如水星如豆。月凉霜骤,不顾征衫透[9]。
南乡子·戊申(1788)秋隽,喜晤故人
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
菩萨蛮·梅花刻底鞋
红绫三寸泥金绣,玲珑重底尖儿瘦。掩映小情芽,抛残荳蔻花。
南歌子[11]
新火调寒食,生衣御夹纱。莺儿燕子语交加,咒得桃花飞尽咒杨花。
青玉案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
江城子·柳
水村山郭影迢遥。袖儿扬,带儿飘。的的盈盈,眉眼总如描。只为多情丝一把,清减了、小蛮腰。
唐多令[16]·题畹君画箑
鸦背夕阳留,江天暮霭浮。玉阑干百尺楼头。谁把千秋高卧处[17],安置在、百花洲?
好女儿·本意四阕,为李氏女作,女十四,从兄入家塾,学执笔,而性极慧,善解人意。
班管初拈,道字娇赚,那惯人前频问对。看香湿桃鬟,晕生梨颊,羞涌蛾弯。宛是前生社丽:心儿小,性儿甜,问若个先生消受得?只俊眼偷窥,柔情半露,密意微黏。
锦帐春·十九归鲁氏,婿故病消渴,家人不知也。女归始知之,然亦讳言之
酒雾红酣,香云绿润,早怕是那人亲近。背银灯,依绣枕,刚道羞红难问,守宫轻褪。
梅额消黄,黛痕添晕,更谈甚画眉情分。假松惺,真淟涊,好个怜娇惜嫩,教人心恨。
怨东风·及母知婿病,听人言,送女还家。居近百日,婿益病,后乃力疾迎女去,而病始渐瘥。总计琴瑟之好,止此月馀耳。按此调本名“醉春风”,西堂《百末集》作“怨东风”,今以俪事属辞,尤名为近,从之。
勾惹游丝恨,耽搁桃花信,一春强半睡矒腾,闷、闷、闷。费尽长笺,题残短梦,良宵挨近。
酷相思·五月初,婿以误饮剂竟亡。女绝粒数日,不得死,继以翁姑家人泣劝,乃矢志终老焉
惭愧春风刚一度,怎犯天公怒。不道你抛人真个去。郎去了、归何处;郎去了、来何路?便是阎君不受赂,也许亲人诉。倘行到阴山谁看顾?郎未到、须先住;郎若到、奴来晤。
渔家傲·书所见[18]
乳燕轻呼娇梦醒,香云半堕蝤蛴领。一线枕痕红玉瘦,心自警,软风微怯罗衫冷。
一剪梅·遣闷[19]
道故重来向旧邻:今日东邻,明日西邻。依然辜负奈何春。贫过新春,病过残春。
苏幕遮·送春[20]
日烘晴,风弄晓,芍药荼靡[21],是处撄怀抱[22]。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
蝶恋花·松林闸玩莲
一色莲花三万朵。酒熟茶香,旋到花傍坐。似笑如迎开向我,飘烟抱月娇无那。
舞罢垂垂罗袂軃。欲唱新词[24],只合吴歌可[25]。短个人儿摇画舸,轻蓑软笠新梳裹。
江城子
秋光新洗玉阑干,叶声乾,漏声残。簌簌灯花,也自怯轻寒。却把闲愁都送与,风乍陡,月将阑。
临江仙·饮故人处
酒为情深情似酒,瀜瀜漾漾漪漪。烛花影底两迷离。但嫌三斗浅,不道四更迟[26]。
蓦山溪·为竹樵悼亡
镜鸾飞后,兀兀浑常醉。只□抱新愁[28],怕重检旧时鸳被。零纨断粉,一见一消魂。掩绣户,对空床,此际如何是?
又
玉钩斜里,夜夜忧心悄。小别苦萦怀,怎便教此焉终老。翠钿金缕,还是嫁时妆。忍苦风,耐凄风,谁问柔肠搅。
声声慢·同积轩过长河堤旧所见处
乍睛天气,随分裳衣,乘闲且便招游。绮树虹桥,天然位置芳洲。却问桃花小洞,悄开帘认阮窥刘。佯羞也,更回波一笑,依旧风流。
玉蝴蝶·咏蝶
苦爱斜阳短草,双双舞袖,作弄翩翻。勾引罗浮旧侣,打簇成团。尽张狂菜花曲径,添妩媚杏子单衫。叹韩郎芳魂碎也,零雨飘烟。
甘州·闺人寄远,调朱锦江
问仙郎、何事苦流连,真道不思归?念长安天远,黄尘路窄,青眼人稀。便向笙歌丛里,着意惜芳菲。也多应记起,小院蔷薇。
百字令·潘左卿席上小伶[31]
玳筵开也[32],看登场小玉[33],盈盈妆面[34]。一种风姿天付与[35],不在[36]翠翘珊钏。娇咽莺啼[37],慢声[38]蝉咽,竹与丝争颤。馀音犹袅[39],□然流入天半[40]。
别有密意难通,声偷字减,故惹周郎盼[41]。却笑西堂愁眇眇,孤负横波流曼[42]。待与端相,挑灯邀月[43],又酒阑人散。料伊归去[44],也应知我肠断[45]。
尤西堂词[46]“自笑周郎愁眇眇”句注:“余短视,故云。”[47]仆亦短视,两步外不睹也,故戏用西堂句[48]。
满庭芳·寒食出游[49]
线影牵鸢,袍光砑草,又早寒食东风。提壶唤我,新服称轻松。何处纸钱飞过,娇啼罢,笑语喁喁。惊见也,流波障袖[50],微晕上芙蓉。
匆匆,催促去,画轮碾恨,金犊迷踪。料庞儿一瞥,那便怜侬。独有眉头眼尾,禁不住、玉嬾香慵。归来晚,三星斜月,梨院悄溟濛。
一枝春·辛丑庐墓[51]
几日愁霖,上崇邱、一派冷烟荒土。承欢心事,从此竟成终古。慈话温颜,都倂作残秋悽楚。更斜阳、哑哑乌啼,满地碎蛩相语。
便念猘儿如虎。算劳薪焦水,知甚辛苦。遗经几架,有字饥应难煮。城高路邈,尽夜夜断肠如许。况常是淡月凄风[52],白杨疏雨。
满江红·辛丑中秋[53]。是岁五月,丁先府君忧。六月内人病,至是濒危。草土馀生,神魂颠倒,援笔制此,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死别生离?怎生过、今年今夜。怕说起芳筵酌桂,玉炉焚麝。莪蓼枝延荒塚草,杜鹃血印香罗帕。这天付两件乍[54]凄凉,谁同话?
堂上酒,红珠泻;房中晏,春酥炙。叹匆匆过了,几番传舍。纵有鸡声谁耐舞,放教蝶梦从他化。对苍苍,独立复何言,西风下。
念奴娇·即百字令[55]
暮春亭馆,尽莺儿燕子,流连长昼。书卷酒杯浑漫与,消遣静中壶漏。忽地撩人,一枝花影,遥倚[56]阑干右。斗然提起,那年灯节时候。
曾着[57]鹦鹉传来,帘拢窥着,还识[58]刘郎旧。前日[59]尊前亲见了,一寸横波微溜。卿若无心,不应向我眼角轻拖逗。几番佯笑,个中[60]知否猜透?
金缕曲·不见畹君三年矣。戊申秋隽,把晤灯前,浑疑梦幻。归来欲作数语,辄怔忡而止。十月旬日,灯下独酌,忍酸制此,不复计工拙也[61]。
春梦年来惯。问卿卿,今宵可是,故人亲见?试剪银灯携素手,细认梅花妆面。料此夕罗浮非幻。一部相思难说起,尽低鬟,默坐空长叹[62]。追往事,寸肠断!
尊前强自柔情按。道从今,新欢有日,旧盟须践[63]。欲笑欲歌还欲哭,刚喜翻悲又怨。把未死蚕丝牵恋[64]。那更眼波留得往,一双双,泪滴珍珠串。愁万斛,怎抛判?
惜余春慢·畹君话旧,作此唁之[65]
春色阑珊,东风漂泊,忍见名花无主。钗头凤拆,镜里鸾孤,谁画小奁眉妩?曾说前生后生,梵呗清禅,只侬[66]挥麈。恰盈盈刚有,半窗灯火,照人凄楚。
那便向粥鼓钟鱼,妙莲台畔,领取[67]蒲团花雨。兰芽忒[68]小,萱草都衰,担尽一身甘苦。莫怪[69]天心不平,从古佳人[70],总归黄土。更饶伊捶破虚空[71],也只问天无语。
《簏存草》共词四十四首,戊申季冬订;长调八,小廿一,中十四。
[1] 校记:词题中“题隐花”三字被圈掉。
[2] 校记:词题中“塾斋”二字被圈掉。
[3] 校记:“人静”圈改为“倚枕”。
[4] 校记:“暂学征君”旁改为“偶学陶公”,又将“偶”字圈掉。
[5] 校记:“沃”字缺剩“夭”,当是“沃”字。按沃有浇灌义,此处正所谓以酒浇愁之意。
[6] 校记:“香”点改为“珠”。
[7] 校记:“点绛唇”词牌下自注“一名‘南浦月’、‘沙头雨’、‘点樱桃’(见《词律》),‘十八香’(见《葭湄谱》)。”
[8] 校记:词题《秋夕闻雁》中的“秋夕闻”三字被圈掉。
[9] 校记:“顾”初作“怕”,点改。
[10] 校记:“惹将蛩友”,“惹将”二字圈掉,旁改为“乱”;又将“友”字圈掉,右边画一“~”号,但并未加字。此句似未改妥,仍按初文。
[11] 校记:词牌下注曰:“又名‘南柯子’”按“南柯子”即双调“南歌子”。
[12] 校记:“鳞迷”改为“鳞瞑”。
[13] 校记:“有意”点改为“好段”。
[14] 校记:“多情”点改为“好轮”。
[15] 校记:“被”点改为“教”
[16] 校记:词牌“唐多令”下注日:“一名‘南楼令’,见《葭湄笛谱》。”
[17] 校记:“高卧地”改作“高卧处”。
[18] 校记:词题《书所见》被勾掉。
[19] 校记:词题《岁》圈改为《遣闷》。
[20] 校记:词题《送春》原无,系后添。
[21] 校记:“荳蔻丁香”改为“芍药荼靡。按此词有眉批说“改暮春语。”。豆蔻、丁香是早春花卉,三、四月发花。芍药古名“婪尾春”,春末夏初始花,荼蘼又名‘佛见笑”开花期亦为初夏。故作如是改动。
[22] 校记:“刬地”后改作“是处”。
[23] 校记:“风力小”改作“人悄悄”。
[24] 校记:“欲度清讴”改作“欲唱新词”。
[25] 校记:“只有”改作“只合”。
[26] 校记:“五更”,改作“四更”。
[27] 校记:“相”字原缺,系旁添。
[28] 校记:□字残损,不可辨认。
[29] 校记:“欹枕听耐寒更”,“听”字衍,已点去。
[30] 校记:“泪眼依依”改作“泪眼相窥”。
[31] 校记:“小伶”被勾掉。
[32] 校记:“处”改作“也”。
[33] 校记:“蛮靴小队”改作“登场小玉”。
[34] 校记:“画峨妆面”改作“盈盈妆面”。
[35] 校记:“划地东风吹细雨”改作“一种温柔天付与”,“温柔”再改为“风姿”。
[36] 校记:“凉沁”改作“不在”。
[37] 校记:“转节莺圆”改为“娇咽莺啼”,“啼”又圈去。
[38] 校记:“驻拍”改作“慢声”。
[39] 校记:“袅袅”改作“犹袅”。
[40] 校记:“□然流入天半”先改为“为渠飘洒入天半”,又将“为渠飘洒”勾掉,改为“一唱三叹”,但“入天半”三字亦勾去,遂致不知所云。
[41] 校记:“故惹周郎盼”改作“偏惹周郎□”。
[42] 校记:“辜负回波□□”改作“孤负横波流曼”。
[43] 校记:“剪灯拨月”改作“挑灯邀月”。
[44] 校记:“归来弄笛”改作“料伊归去”。
[45] 校记:“数声不成还倦”改作“也应知我肠断”。
[46] 校记:“观剧词云”被圈去,后又将“词”字恢复(△)
[47] 校记:“句注余短视”改作“注谓短视”,后又将“句”宇恢复,“谓”字圈掉。
[48] 校记:“仆亦短视,两步外不睹也,故戏用西堂句。”整句勾掉。
[49] 校记:词题《寒食出游》,被勾掉,下注云:“此(满庭芳〕又一体。按《词律》,本调七句,作六字对语,后起二字用韵。”
[50] 校记:“障面”改作“障袖”。
[51] 题解:这首词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五月,其时高鹦刚刚丧父。校记:词牌“一枝春”,被勾去,下批云“此调应改。”
[52] 校记:“淡月凄风”原误作“淡风凄风”,点改。
[53] 题解:这首词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中秋,这时高鹗的前妻也已病危。词里把“堂上”和“房中”“这天付两件”倒霉事相提并论,似有不伦不类之感。
[54] 校记:“怎”改为“乍”。
[55] 校记:词牌名原书于全词末尾,为求版式一律,移到前面。
[56] 校记:“映”改作“倚”。
[57] 校记:“昨晚”改作“曾着”。
[58] 校记:“记”改作“识”。
[59] 校记:“今日”改为“前日”。
[60] 校记:“此中”改为“个中”。
[61] 校记:这首词是写在另一张纸上的,此纸黏在《念奴娇》词稿后,盖掉了题记“不见畹君三年矣”至“不复计工拙也”四十八字。词牌下原注有“即〔贺新郎〕”四字,并有双行小注日:“△处皆与调律不符,考之别家可通用者。”
[62] 校记:“尽低鬟默坐空长叹”中“尽”字圈掉。
[63] 校记:“旧盟重践”,“重”字改作“从”,又改为“须”。
[64] 校记:“□未死蚕丝牵恋”,□字涂改为“把”,原字看不清。
[65] 校记:词牌原在全词末尾,词题“畹君话旧,作此唁之”为正文签条所覆盖,现一并移到词的前面。
[66] 校记:“共谁”改作“只侬”。
[67] 校记:“消受”改作“领取”。
[68] 校记:“太” 改作“忒”。
[69] 校记:“漫恨”改作“莫怪”。
[70] 校记:“红颜”改作 “佳人”。
[71] 校记:“纵凭伊打破虚空”改作“更饶伊捶破虚空”。